環遊世界鐵道之旅120選
蘇昭旭 著
序
本書內容目次: 環遊世界鐵道之旅120選 I 環遊世界鐵道之旅120選 II
鐵道旅行,窗景霎時的驚艷,回憶永恆的幸福。
環遊世界,只有夢想的起點,沒有世界的終點。
我為何想寫「環遊世界」鐵道之旅? 這本書的背後有兩個典故。
最早的緣起,是從我下決心建立鐵道智庫開始。2001年擔任鐵道旅行雜誌總編輯的時代,發現台灣鐵道難以進步的原因,實在是因為鐵道國際觀的欠缺,許多錯誤政策是因為資訊不足,以訛傳訛。當時我開始每年計畫出國四五次,走遍世界各地收集鐵道圖書與相關資訊,多年之後,終於將二十餘本的鐵道工具書完成。如果說,我的世界鐵道與世界捷運,是鐵道智庫的「成果」;這本環遊世界鐵道之旅,就是建立鐵道智庫的心路「歷程」。
本書的誕生 故事的緣起 台灣的鐵道精采別被忽略
可是,當年我只想編纂鐵道工具書,從來還沒想到去寫一本鐵道文學與圖片的作品,真正影響我決定寫這本書的關鍵,是多年之後的第二個緣起。在偶然的機會中,遇見幾位外國非常知名的鐵道作家,曾經寫過鐵道環遊世界的作品,令我非常地崇拜。我好奇地問道,為何西方人士在寫環遊世界鐵道旅行時,總是集中於歐美兩大洲,然而在撰寫亞洲的板塊,往往主要是談印度、泰國,即使是鐵道王國日本,只提新幹線之後,就輕輕地帶過,提到中國就好像寫得有些負面?而台灣呢,好像不存在似的,完全跳過去?
當時,我得到的答覆,其實也十分中肯。這是一個以西方世界看待全球的觀點問題,因為英語系國家的作家,會以英語方便去的地方為主,或以西方的歷史看問題。印度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泰國的泰緬鐵路是全球知名的戰爭遺址,中國、台灣與日本就是遠東地區,選擇一個有代表性的就好。我所提到的問題,其實就跟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一樣,華文與遠東地區比較容易被忽略。不過,有機會的話,他希望去台灣搭火車看一看。可是當時,我不太能理解這句話:
先驅者與成功者擁有「定義權」。
不過,一樣的問題,後來在跟日本友人交流時,不但獲得了共鳴,而且還激出了火花。日本人很早就發現了這個事實,這是難免的西方世界偏見,所以日本的學術體系,不像台灣只相信SSCI與SCI,那只是媚俗,唯一出路是要建立民族自信,自立自強。他說了一段耐人尋味的話:如果日本在1964年新幹線沒有誕生的話,可能西方世界對於亞洲遠東地區的鐵道報導,真的就一筆帶過去了。
台灣的鐵道,過去在國際上比較有曝光度的,真的就是阿里山鐵路。雖然,在我們台灣過去的教育中,總是說阿里山森林鐵路是全球知名的;實際上,只有中國人與日本人比較熟悉。在實際接觸歐美人士的過程中,幾乎都說是沒聽過,這點一開始還讓我很氣餒,後來我也習慣了。所以,我真的很感謝許多日本的鐵道前輩,在撰述全球鐵道的圖書之時,總是將阿里山鐵路列入,讓台灣的阿里山鐵路維持基本的曝光度。2007年台灣高鐵通車之後,我發現日本又多了「台灣新幹線」以及「太魯閣號」,當然這兩款都是日系的火車,一切盡在不言中。
不過,我總覺得意猶未盡,台灣鐵道能登上國際鐵道版面的,難道只有台灣高鐵與阿里山鐵路嗎?我覺得花東線不亞於奧地利提洛爾谷地Zillertalbahn,南廻線絕對可以比美南法地中海「蔚藍海岸」的火車,然而他們跟阿里山鐵路一樣,都是未受公平的待遇。反觀2006年之後,西方世界與日本的鐵道媒體,都大幅度地報導中國青藏鐵路、上海磁浮列車,中國的曝光度大幅度增加,台灣還是被邊緣化。或許,台灣鐵道很少登上國際版面,還是一樣的問題,我總是話題繞原地打轉…..
終於,這位鐵道前輩實在是忍不住了,他直言開口這樣點醒我:
「如果你真的想提高台灣鐵路的國際知名度,你認為阿里山鐵路很重要,你認為南廻線、花東線鐵路風景是世界級的,你不應該老是責怪西方作家為什麼不多寫台灣,也不應該期待日本作家多讚美台灣鐵路。你實在應該自己去寫一本全球鐵道旅行的書,然後把台灣的觀點加進去,因為,這是你自己的”責任”。」
雖然,話說得有些不客氣,卻讓我著實的上了一課,他又補充:
「其實,可以撰述全球鐵道,寫鐵道環遊世界這個主題的作家,全世界都很少。西方世界有語言與經濟上的強勢,遠東地區也只有日本比較有這個環境,可是在台灣與中國的華語圈裡,環境尚未成熟,你是鐵道出版領域的佼佼者,你有影響力,你有任何的想法,應該去努力改變大環境,不應該只是窮抱怨而已,你應該向白川淳、櫻井寬、三浦幹男等人看齊,他們成就了很好的日本觀點。」
以下,他的這段話,影響我最終的決定:
「如果有一天,你也能夠完成一部台灣版鐵道環遊世界的書,
而且寫得內容夠好,廣為流傳,甚至被翻譯成多國的語言,
你書裡面所挑選的路線,全世界鐵道與出版媒體都會看到,
就像米其林的餐廳指南一樣,就會具有某種程度的公信力,
你想榮耀你的家鄉,榮耀台灣;要用對方法,抱怨沒有用。
先驅者與成功者擁有「定義權」,自古皆然。」
這回,我總算聽懂了。而且下定決心,三年之內要把這本書完成:
歷史上第一本”台灣觀點”的鐵道「環遊世界」之旅。
本書的目的 不止是環遊世界 建立世界鐵道的觀光資料庫
可以想見,這本書不是一本單純的旅遊文學與鐵道圖文書,它的內容,不但有著鐵道國際觀的完整呈現,有著文人的哲學思索,也就是所謂的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它的背後,還有讀書人的「著書救國」,榮耀家鄉鐵道的殷殷期盼,成了世界鐵道的考察報告建議書。我前前後後花了十二年時間環遊世界,三十七個國家的鐵道旅行,在盡量客觀的前提之下,我以自己的觀點整理出路線或主題120選,建立世界鐵道的觀光資料庫,希望能讓所有的讀者大為豐收,彷彿親身走過一般。當然,在這120選之中,最重要的兩個主題,就是我們的故鄉台灣:台灣高鐵與阿里山鐵路,花東線與南廻線。
我真的很期待外國的朋友,請你們不要忽略了台灣鐵路,我走過120選的國際觀察,就只為證明這2選,這四條路線的鐵道風景,絕對是國際級的水準。也期待台灣的政府在推動觀光與國際行銷時,千萬別忽視我們寶島台灣,擁有這樣的鐵道資產。世界各國的鐵道知名作家,他們對於自己國家的推薦路線,都具有強烈代表性。當我寫完環遊世界鐵道之旅120選,我慎重地把兩個主題列了進去,如果有一天這本書被翻譯成他國語言,希望能夠讓更多外國人喜歡這四條路線。所以不止是國人要去熱愛與搭乘,而是希望能讓更多國際友人讚賞,政府與國人都有責任,做好文宣推廣國民外交,讓台灣成為國際的鐵道桃花源。
反觀我很期待台灣的政府與民間人士,利用世界鐵道的觀光資料庫,好好去體會另外的118個主題與路線,思索別人成功的優點。當你親身走過世界各國所引以為傲的鐵道路線,也做了許多客觀的比較,你會發現台灣的鐵道觀光資源,真的沒有比國外差。最大的差別,只是在於現有的法律與行政體系,鐵道觀光與文化資產的位階無法突破,創意無法訴諸制度去實現,誠如我書中所直言:「創意是行銷的觸媒,官僚是創意的殺手」。如果我們無法從鐵道國際視野中醒思改善,台灣鐵路的國際地位,無法擺脫被邊緣化的命運。
本書的內容 以鐵道為主軸 開拓人生視野才是真諦
無可諱言的,這本書120選的鐵道主題,多數在我過去的工具書裡,包含高速鐵路新時代、世界山岳鐵道、乃至於世界鐵道與火車圖鑑等等,都曾經出現過。但是,您將發現99%絕大多數的圖片,都沒有重複,而且是用人文思索的方式去寫,這也是我第一本鐵道文學與哲思之作。誠然,過去這幾本書談過世界鐵道,但是比較像是寫給鐵道迷,不像是寫給旅行者。因此,我把它定位成比較大眾化閱讀的書籍,「神遊」與「親訪」兩相宜的旅遊工具書。為了要幫助有興趣的讀者去圓夢,所以每個單元還特地寫了一個Access「圓夢之路」。對於比較專門的鐵道的工具性資料,包含車輛、年代、軌距、路線等,我設計一個Link「延伸閱讀」,去索引過去這些工具書,以減少這些工具性資訊的重複,把更多的空間挪出來,放入更多感動的美景,以求圖文並茂的呈現。希望這是一本可以輕鬆「閱卷旅行」,可供「翻頁神遊」的旅行好書。
雖然,台灣過去有幾位作家,曾寫過環遊世界的書,而且都是以女性居多,內容也有旅行文學遊記,也有的談美景美食、浪漫奇遇,或以省錢方式做主軸。我也非常推崇中華環遊世界協會,陳美筑會長的成就。但是撰寫鐵道環遊世界,建立世界鐵道的觀光資料庫,我還是第一個,關鍵就在環球且持續的鐵道旅行,需要十分嚴謹的鐵道知識庫才能如願,如果我不能結合鐵道作家與大學教師兩種資源,根本就辦不到。我在大學教了很多學期的鐵道觀光,學生的問題給了我不少的啟發:旅行不就是吃喝玩樂嗎,還有什麼學問可言?為什麼環遊世界的主角都是女生比較多,如果不是當導遊或旅行業,男生是否就不可能?要一次玩到底才算環遊世界嗎?喜歡旅遊與維持工作是不是可以兼顧?在解決這些問題的同時,也讓我編寫本書時加入前後兩個章節,淺談旅行學,開拓人生視野才是真諦,把許多似是而非的旅行觀念問題交代清楚。
誠然,現代的旅行家呈現兩極化的趨勢;不是強調花費有多省,就是過度地豪華消費主義,以購物與美食天堂為訴求,甚至完全是以拍照為聖旨;很少人是以平衡之見,以心靈的需求去探索來環遊世界。本書談體驗、談服務、談景觀,以鐵道為針線,把各個景點當珍珠串成一條項鍊;談風景、談心情、談領悟,不談吃喝玩樂;不是美食之旅,不是購物之旅,更非豪華列車之旅。我相信只有在非逸樂,求心淨的情況下,才會有真實健康的鐵道旅程。當然,我必須承認,了解火車的人看世界是一個面貌,不了解火車的人看世界是另一個面貌,後者與前者最大的差別,在於火車讓環遊世界的夢想,裝上了羽翼,以人文與風景欣賞的角度,循著鐵道與歷史的軌跡恣意飛翔。這也就是本篇序的開頭,我所說強調的,鐵道旅行,窗景霎時的驚艷,回憶永恆的幸福。
環遊世界 只有夢想的起點 沒有世界的終點
彩色圖片多是本書的特色之ㄧ,大約有一千餘張。尤其這本書的圖片取材,前後歷經多年,所以最後在編寫的過程中,回顧與挑選這些相片,總是意猶未盡,難以取捨,彷彿讓我墜入時光隧道中,自己又再度旅行了一次。卻也感覺世界之大,沒有去過的地方還很多,受限於個人經驗,這是必然的限制,盡可能客觀與突破。人生還有許多大夢,中東、南非諸國與中南美洲,尚未著墨,看極光去北極或南極,希望將來有機會出版第二輯時,能針對補足這一塊。因此只能說,環遊世界只有夢想的起點,沒有世界的終點,環遊世界其實永無止境。
世界何其大,書頁何其少,豈能一語道盡?人生最精采的演出,必然是忘情;生命最燦爛的成果,必定是堅持。同樣一件事有人做得到,有人做不到,關鍵在「堅持」;唯有放下所有的干擾因素,勇往直前,才可能做出最輝煌的成果。記得2006年去搭青藏鐵路時,順道從拉薩、日喀則、拉孜,進入珠峰保護區,一路攻到聖母峰基地營去,因為雲層變得很快,最後終於看到聖母峰時,那是一種無可言喻的喜悅。「當你下定決心要完成某件事,全世界都會默默地幫助你」,「皇天不負苦心人」,走過這段路,我格外能感受這兩句話的真諦。
有許多停留在夢想階段的計畫,卻是奇蹟般的完成。原本研究出版世界的鐵道博物館,是我的既定目標,很早就知道聖彼得堡的俄羅斯國家鐵道博物館,有很多世界記錄的寶藏,但是由於語言的問題,實在是沒有膽量自己跑出去尋寶。卻在某一次奇特的機緣之下,鼓起勇氣,甚至是請俄羅斯警察幫忙,將寫好的鐵道博物館英文翻成俄文,最後當我親眼目擊列車炮,與蘇聯SS-24洲際彈道飛彈發射車,霎那間真的說不出話來,那真的是只存在於歷史課本與Discovery Channel的世界裡,充其量只是模型世界的傳奇,竟活生生地出現在眼前,當下震驚、感動,只有俯首感恩,感謝上蒼相助!
當我寫完這本書,問我有任何感想,只有兩個字「感謝」。感謝所有在這一路上幫助我的人,有朋友,有親人,也有旅途中僅相識一天的外國朋友,實在太多太多了,無法逐一列舉,讓我真誠地說聲謝謝你們!甚至我要感謝,偷走我的護照、相機、錢包與行李的人,因為這些不幸的發生,冥冥之中注定,將我帶向一個生命意外的旅程。過去十年,在建立中文鐵道智庫的過程中,感謝所有不看好我,而刻意阻撓與羞辱謾罵的人,因為人有不同的思考角度,為了守護現實利益的角色,他們不得已得這麼做,也是情非得已。
驀然回首,那些看不起你的人,那是上蒼對你嚴格的試煉,原來是要證明,究竟你對自己的使命有多麼地堅持,對工作有多麼地熱愛!如果你願意一再跌倒之後又站了起來,對於幸福與健康的犧牲,毫無所懼,往往最大的幸運,就藏身在最後的一次痛苦背後。
沒有巨大的礁石,就沒有驚奇的浪花,感謝所有阻撓傷害我的人,謝謝您願意當我生命中的礁石,激起我困境求生與堅持到底的意志。
我想,寫完這本書最大的收穫,既不是火車,也不是美景,
而是領略人生的智慧,看待人性的那份透徹、慈悲與寬容。
我說夢想、勇氣、知識、膽識、決心,是環遊世界的五大要素,相同的道理,不正是人生能夠成就一番大事,脫穎而出的五大要素?
我想不論環遊世界再多國家,都只是踏出一點淺薄的步履而已,我懷抱著「己立立人,己達達人」的心,圖文給您夢想,也告訴您圓夢之路,幫助您美夢成真,願您人生有夢,築夢踏實,惜取當下,更當即時。
願普天之下有志之士,終可成圓夢之人。
蘇昭旭
(本書除特別註明者以外,圖片均作者所攝)
環遊世界鐵道之旅120選 其他相關的文章預覽
本書內容目次
20090719 環遊世界鐵道之旅120選 I
20090719 環遊世界鐵道之旅120選 II
延伸閱讀
20100405 開拓人生視野才是真諦 淺談旅行學
20100405 環遊世界的五大要素 夢想 勇氣 知識 膽識 決心
20100405 旅行 聚焦生命的能量 打破生命的疆界
20100405 知足惜福 最是幸福 尋找自己生命的桃花源
20100405 全球鐵道觀光產業 鐵道躍居觀光的主角
我最近放假剛好又有空 所以又可以稍微囉唆一下了
我想跟您說的是 您在世界鐵道與火車圖鑑當中 南韓的那輛柴電機車頭 其實不是GM生產的 因為我之前去韓國時 有看到他的生產銘版 只是剛好相機沒電 沒有拍下來
其實那款柴電機車是美國EMD公司與韓國現代精工合作生產的產品
http://en.wikipedia.org/wiki/EMD_GT26CW-2 這是原廠的型號 摩洛哥 土耳其都有他的蹤影
EMD是1922年成立 1980年代被GM併購 到2005年又被GM脫手給兩家民營公司 她也是目前全世界第二大的柴電機車製造商(僅次於GM)
太感謝您了! 真的,三人行必有我師,您就像我的師長一樣。
以後有資料,麻煩直接寄給我,謝謝! [email protected]
謝謝您 蘇老師
我不是鐵道迷,這次有幸跟著您跑了歐洲七國,天天在火車.捷運,地鐵上上下下,也真是人生中十分特殊的ㄧ次經驗了.
我真正想說的是:看到您對鐵道執迷,認真的程度,以及背後愛國愛鄉的情懷已到了榮辱不計,始終竭盡心力的推廣鐵道知識,我由衷的感佩.
這些話路上說不出口,只能藉您的版面告訴您:挫折絕不能阻擋您前進的腳步,就像再高的山也有鐵道能到達,路上的風雨是自然現象,來了,就面對,沒啥好在意的.
祝您新書發表成功 順利
劉小華
劉大姐:
謝謝您的鼓勵
我只是做我團長分內該做的事
竭誠歡迎您與妹妹 以及少女峰100週年登山隊第二組 第三組團友參加
阿里山森林鐵路一百週年紀念文獻發表時間確定
謝謝您!
不好意思 買了您這本大作 有點疑問 是否請您查告 謝謝 末學 吳小虹 敬上
http://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303125643048005.94981.100000517153275&type=3#!/photo.php?fbid=464947893532445&set=a.303125643048005.94981.100000517153275&type=3&theater
http://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303125643048005.94981.100000517153275&type=3#!/photo.php?fbid=464956576864910&set=a.303125643048005.94981.100000517153275&type=3&theater
老師
我已經看到吳某人的回應了
只能說這吳某人也算是"專家"之一
但是這樣的做法實在失去風度
這個圈子很小,跟很多學術圈相比(如歷史)小很多
從來沒有類似的學術研討會等做為公開交流
也許有些人觀點不同,但還是理性交流與指教比較妥當
而不是流於多方的漫罵
這位吳某以前所出版的作品書籍
也曾有不認同其觀點的人在他的書上寫下不滿之語
從我進大學沒多久就發現到現在已9年餘
留言的人比起我在淡江所待的時間還久遠
每個作者或著作都可能在作者早期總有一些闕漏之情況
那麼,他是否自己自滿於自己成就是無懈可擊之處?
實在很感謝您!
普悠瑪號10月25日抵台,
『上午9時假基隆港西4碼頭』舉行慶祝儀式。
我會過去參加,您會來嗎?
吳小虹前輩:
很高興看到您的留言,我的確在舊版的書裡面,的確有考證不清的錯誤。 寫作與研究,觀察到這個世界的改變,也會看到自己的成長,謝謝您的指正。蒸汽火車那本書早已絕版多年,如果將來有機會重做,我會記得修正,再次地謝謝您!
我貼的連結 前一個是本書P252所述之:…源自中國1891年6月9日….,而且是史蒂芬生的生日…來自我的工具書…
後一個是 您在"台灣鐵路蒸氣火車"一書中寫道:….光緒十三年六月九日自台北大稻埕興工…
我沒有責難對錯之意 只是想知道你的這本工具書的出版詳情 以便進一步翻查解惑
煩請稍作解答 謝謝
非常感謝您 ! 這本書目前經過三年 還沒有突破二刷的關卡
後續相關資料交流 您可以直接寄到我的信箱 [email protected]
謝謝!
只不過小小提問 肯定是很簡單易答的答案 還需要勞師易址 如此地曲折嗎?
吳小虹前輩您好:
1.本書P252所述之:…源自中國1891年6月9日….,而且是史蒂芬生的生日…來自我的工具書…是在我的世界鐵道與火車圖鑑 P.128台灣的單元。此外, 英國史蒂芬生的生日6月9日,則是在P.12軌距的單元,下面那張史蒂芬生銅像的圖片。
2.至於1999年出版台灣鐵路蒸汽機車,參考"劉銘傳與台灣鐵路"一書,我已經說明過,至於正確性為何,尚有待研究。
我想,一般不認識的讀者來問問題,如果是比較複雜的問題,無法於留言版簡單回覆,我都會與對方用Email連絡,可以將照片或是word檔寄給對方,這是一種誠意,與讀者討論,亦可共同成長,皆大歡喜。我也會建立讀者的信件夾,成為交流的知識庫。
與吳前輩認識多年,您亦是著作之人,對您景仰有嘉,您也有我Email與電話。關於您的疑問,我並非不公開回覆,而是用Email,可以將照片或是word檔寄給您,而留言版無此功能。例如,如果您沒有那本書,我可以寄給您那張史蒂芬生的圖片,他的出生日與往生日都很清楚,如果您需要這本書,我也可以寄送給您,因為您的身分與眾不同。這些對話,未必適合在留言版一來一往,除非是想衝高每日點閱率,否則真的無此必要。
我想,用Email回覆是一種誠意,也是謹慎的態度。而我工作繁忙,也並非天天上網。讓您誤會勞師易址,如此地曲折,感到不悅,敝人感到十分地遺憾。
希望這封詳細的回覆,能讓您滿意。也希望日後您有任何問題,可以直接寫到我的雅虎信箱,謝謝您!
OK! 2:。。。。台灣鐵路蒸汽機車,參考"劉銘傳與台灣鐵路"一書
請問 1:。。。。.源自中國1891年6月9日….,而且是史蒂芬生的生日…來自我的工具書…是在我的世界鐵道與火車圖鑑 您參考了哪一本(or,哪幾本)書呢?
史蒂芬生的生日 我有拜讀您的大作
南天書局- 吳小虹著重回清代台北車站:古鐵道和一座謎樣的火車站 …
此外,還有幾位外國朋友提供的資訊,如您書中所言,
他們也是覺得我們的鐵路節 為何是史蒂芬生的生日?
所以我親自去了一趟英國約克鐵道博物館。
有機會推薦您去一趟,他的雕像在裡面,靠近聯外的軌道區,
再次地感謝您!
以後還是請用電子信箱連絡 謝謝!
好吧! 以下算是我的結語 今後不再贅敘 您也不用再勞神答應之
1.任何讀者 看到你書上表達的方式 肯定認為"6月9號….生日"一節 乃你的創見 我2005出版的書 參考的是1910及更早的大量一手資訊 因此 所述者前此不見於任何的中.外文著作 初見如此之表達方式 難免相當有感而發! 請不要太介意
2.至於你說的"幾位外國朋友… " 愚以為其可信度趨近於0 事實上 已就此點特詢安有仁(Loren Aandahl) 他也是google才有答案 足以證之 http://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303125643048005.94981.100000517153275&type=3#!/photo.php?fbid=464947893532445&set=a.303125643048005.94981.100000517153275&type=3&theater
3.敝人8年磨一「針」 任何人士如正常引用書中資訊 書末參考書目稍予列之 自應感到有幸而歡喜之 絕不至於有任何反彈
反之 閣下著作等身 如不欲列於參考書目(已查對 並無) 傳而述之並引以為傲 自似非妥適!
4.前次觀光號照片不快之事 我已完全未記掛於心 而此次之事顯然未涉任何侵權行為 敝人除表達不滿之外 不至於採取更多其他作為 敬請安心
–以上–
吳小虹前輩:
很高興收到您寬厚的回覆,敝人銘感在心。
我身邊熟識我的人,都知道我的為人與處事風格,
我只是很紮實努力地透過著述,傳達心中對於鐵道與知識的理想,
如果有何疏忽,讓您感到不悅,您認為這是自傲,我向您公開表示歉意。
至於國外資訊的收集, 我走過三四十餘國,我當然有很多外國的朋友,
他們在各個領域包含學術與產業,有傑出的表現,卻未必是在鐵道攝影圈,
我非常地尊敬安有仁在鐵道攝影的成就,他也是眾多外國友人之ㄧ,
但是,鐵道迷千萬不可以"小圈圈"的視野,去看整個"大世界"。
告訴我史蒂芬生的生日的其中一位外國朋友,是Bachmann的Kieren,
還有給我許多求證資訊的外國朋友,不一而足。
我想誠懇地告訴吳前輩,在鐵道文化圈,我非常地尊敬您,
如果我有任何疏忽,給我建議,我會盡力去改善,我絕非無法察納雅言之人。
長期以來,台灣這個領域最為人詬病的是,窮於心機與內鬥的文化,
任何人出了名,就是謠言紛飛,見不得人好,批判者他人多,成就他人少。
(參閱 台灣教育 關心社會下一代 資料夾)
這已經嚴重影響下一代鐵道迷的觀感,以及健全的人格發展,
這種稍有不悅,便針鋒相對的文化,讓社會多數人感到厭惡。
誰出名,誰吵贏,到最後失了風範,留下壞榜樣,大家都是輸家。
有位大前輩勉勵我一句話:
你的格局決定你的高度,你的高度決定你的評價。
格局不是你說的什麼,得了什麼,贏了什麼,這些都會隨生命而消逝,
你的格局,來自於你的風範,用心,奉獻與包容。
我們都是知名著作之人,我們一起留下美好的風範,一起共勉,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