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鐵路一百週年紀念文章之4
阿里山號冷氣平快與聯控列車的故事
阿里山冷氣平快客車 APC系列
民國八十九年,就在九二一大地震之後,林務局配合阿里山鐵路的震災重建,客車廂的部份也更新增購,以提供更大的運輸能量。林務局斥資四千三百八十萬,新增購八節SPC42-49阿里山號客車,以及五節APC42-47冷氣平快車,由中鋼公司得標生產,民國九十一年,正式交車營運。
這五節冷氣平快車,基本上外觀與阿里山號相同,但是內裝座椅從三排座,改成通勤式的長條椅,客車容量從先前二十五個座位,大幅增加至四十個座位,而且還提供四十個立位,煞車裝置為新款的EA閥,比較安全。這些冷氣平快車,為了與傳統的阿里山號客車加以區隔,所以不用阿里山號SPC(Special Passenger Car)的編號,而是新創一個先進客車APC(Advanced Passenger Car)的編號,也就是設有聯控線的裝置。因此,即使新增車號42-47,與新購阿里山號相同,也不至於產生重號的問題。
阿里山號冷氣平快 解決一位難求的問題
無可否認的,阿里山鐵路的登山本線,淡旺季遊客落差很大,平日的旅客不多,假日竟人滿為患,花季與過年期間則是一位難求。因此,為了因應團體包車,以及在花季與假日大量的遊客,都能夠有座位可以坐,所以打造這一批有空調無對號的客車。裡面為長條椅,運量比較大,舒適度略為打折,價格也約略打九折,目前嘉義至阿里山,阿里山號對號快車單程為399元,冷氣平快車單程為370元,恢復過去費率分等的制度。
不過,因為APC客車這個服務水準,是比空調阿里號的等級略低,卻比一般無空調的普通車高,一時之間沒有合適的車種稱謂。所以,有一段時間,就用過去的「中興號」這個名稱來代替APC。事實上,過去中興號是沒有空調的,這款客車有冷氣空調,兩者並不相同,而且也容易讓旅客誤認為是以前的中興號復駛。所以最後用阿里山號「冷氣平快」車,與阿里山號「對號快」車,兩者加以區隔,甚至在車廂外面用粉筆標註「無對號」,以避免旅客認錯車。
第二批增購冷氣平快與改裝成聯控列車
民國九十二年,林務局又新增購五節冷氣平快車,由台灣農工嘉義機械廠承製,這批車輛編號為APC 7、8、9、10、11。並配合前一批中鋼製的車輛APC42、43、45、46、47,改成APC1、2、3、5、6,總數增加為十部(APC1-11)。
同時,隨著民國九十五年十月,阿里山聯控列車的運行,APC9與APC11這兩部,也被改裝成「聯控體系」的駕駛客車,前方有兩個大窗,與SPC42、SPC46駕駛客車相同。關於聯控客車的部份,後面有獨立的單元加以說明。這一批APC冷氣平快車,不但可以與聯控機車DL45-51搭配營運,也可以跟新世代的阿里山號客車SPC33-49連掛運行,具有高度的彈性。
空調客車服務的提升 值得肯定
曾經有鐵道迷認為,阿里山鐵路本線,增設客車的空調設施實屬多餘,所以對於阿里山號「對號快」車,與阿里山號「冷氣平快」車,持譏諷與反對的態度。因為旅客搭乘阿里山小火車,就是為了能呼吸窗外的芬多精,感受窗外空氣從熱帶、暖帶到溫帶的變化,敝人並不反對此一觀點。日本大井川鐵路的客車,和澳大利亞的普芬比利火車,都沒有加裝空調,卻都能吸引觀光客,不致營運虧損,可見得登山鐵路客車加裝空調設施,並非必要之條件。
不過,我們也不禁要反省台灣的旅遊文化,民眾唯豪華享受是問,如果阿里山號客車沒有冷氣,民眾未必能感受開窗呼吸的自然饗宴。阿里山鐵路在低海拔地區行駛,夏季時節十分悶熱,沒有空調實在不行,但是由於海拔落差很大,車廂感受的溫度落差更大。阿里山號客車行至奮起湖以上,溫度驟降,霧氣彌窗,旅客呼呼大睡者幾占多數,而刻意站在車門旁欣賞風景,或是拭去窗戶霧氣,認真欣賞窗外風景的鐵道愛好者,實屬極端少數。
因此,與其否認阿里山號客車空調設施之必要,不如反省台灣旅遊文化的層次,教經營者為難,教有心人黯然,更何況在經營虧損的壓力下,實有不得不為的無奈。所以,不能以鐵道迷的本位主義,去批判經營者的努力與苦心,反而,更應該著重旅程創意的研發,與精緻服務的實踐。例如瑞士的冰河列車,寬景車廂(Panoramic car)的空間,有及時資訊系統解說,讓旅客感受品味非凡難忘的旅程。空調與否早已經不是問題的核心,不是嗎?
阿里山號的冷氣平快客車統計表
項目 |
營運車種 |
啟用年度 |
輛數 |
製造廠商 |
車號 |
1 |
阿里山號 冷氣平快車 |
91 |
5 |
中鋼公司 |
APC 42、43、45、46、47 |
2 |
阿里山號 冷氣平快車 |
92 |
5 |
台灣農工 嘉義機械廠 |
APC 7、8、9、10、11 |
※如今APC 42、43、45、46、47 改成 APC1、2、3、5、6。
聯控客車的新世代
民國九十二年,0301事故發生之後,林務局為了改善行車安全,當時蒐集相關資料,經過多次討論與研究,認為有引進聯控技術的必要性,以制定下一代登山車輛招標新規範。而鄰近國家日本大井川鐵路的列車,就是採取上山方向為聯控客車(駕駛端),下山方向為聯控機車(動力端),運作十分安全。當時林務局聽取敝人與大井川鐵路的建議,派員前往大井川鐵路考察,民國九十四年決議使用高科技的聯控機車與聯控客車,阿里山新世代的聯控列車,就此誕生。
日本大井川鐵路的列車,上山方向的聯控客車。
聯控列車的原理與優點
所謂的聯控(Remote Control)列車,係指列車最前端,設置駕駛客車,由一位司機操作即可。該列車引進動態資料鏈的設計,車廂之間加掛所謂的聯控纜線(Remote Control wire),包含煞車、油門,及時控制的模式,同步控制後方聯控機車。阿里山鐵路機車在列車後端推動,該部聯控機車不必設置司機,因為聯控機車是一部遙控火車;如果車廂之間有任何狀況:包含聯控纜線中斷,氣軔沒有貫通,壓力異常等任何問題,整列車就會自動停駛,安全性很有保障。
此外,配合聯控客車的啟用,阿里山火車上山,不需要列車的頭尾都有司機,原本整列車需要三位司機,現在只要一個司機員操作就可以。如果遇到假日或花季人潮眾多,過去會將兩組阿里山號列車連掛在一起,除了前方看路的駕駛員一位,後方兩部柴油機車,還需要兩位駕駛,總計有五位駕駛員。但是新世代聯控列車,可以將兩組阿里山號變成一整組來操作,只要將列車控制權,集中於前方駕駛客車,只要一個司機員操作,就可以同步控制兩部機車頭與八部車廂,堪稱阿里山鐵路最高科技的運作體系。
聯控列車的營運與新世代的彩繪客車
民國九十五年十月六日,聯控客車正式上路,使用都是EA閥的客車廂,加裝聯控纜線,包含冷氣平快客車APC1-11,阿里山號客車SPC33-49。當時除了搭配新世代柴油機車DL45-51之外,包含SPC42、SPC46這兩部阿里山號客車,以及APC9與APC11這兩部冷氣平快車,都被改成「聯控體系」的駕駛客車。該客車前方的車門取消,改成兩個大窗,裝設大燈、雨刷與無線電,並裝置有駕駛台,可以同步操作全列車。對於當時民營化時代即將來臨,聯控列車可以減少人事開銷,營運十分經濟,其用心與苦心,更是不言可喻!
SPC42、SPC46這兩部阿里山號聯控客車。左邊SPC42穿上美麗的新衣。
2008年6月19日阿里山鐵路正式民營化,當時使用敝人的攝影圖案,推出新世代的彩繪客車五部,包含SPC35-38以及駕駛客車SPC42,穿上美麗的新衣正式登場,不只是外觀美麗,裡面還有液晶電視與廣播等設備,堪稱是最漂亮的彩繪觀光列車。不過在2010年6月19日鐵路民營化結束,這批彩繪客車被恢復為原塗裝,美麗的彩衣成為歷史。
SPC35-38不只是外觀美麗,裡面還有液晶電視與廣播等設備。
聯控列車的誕生時間 走在歷史的關鍵年代
其實,從2006年到2008年這兩年期間,就是民營化的交接時期,也剛好是阿里山鐵路引進聯控列車的時間;也是行政院強制要求阿里山鐵路,必須盡速完成民營化的敏感時刻。當時林務局努力投資聯控客車與聯控機車,並完成人員教育訓練,期待以高科技與現代化的運作,交接給民間公司繼續經營,無不是希望阿里山鐵路的民營化能夠成功,盼能珍惜這得來不易的成果,永續經營。
為此之故,林務局還遭到審計部糾正,在民營化交接前為何還增加硬體設備支出;林務局更承受許多外部的反彈聲浪,既然聯控列車已經可以有效減少人事支出,為何當時行政院還要民營化?殊不知公僕難為,既然長官有令,只有奉令執行。我想,當時所有參與過這個歷史過程的人,包含敝人在內,我們都明這樣的努力,背後真正的意義:把最好的嫁妝交給你,希望你能夠妥善經營,好好珍惜,政府對於民間公司,更是寄予厚望。
只是萬萬沒想到,2008年才民營化不過四個月的時間,10月發生的23K事件,宏都公司就露出原形,耍賴不肯修復,不願用心經營鐵路,心態表露無疑;以至後來民營化失敗,全盤皆輸,宏都公司糟蹋了政府苦心,實在是咎由自取。這也是聯控列車的引進時機,寫下歷史的關鍵轉變,令人無限感慨的一頁。
有很多民眾,一直誤以為阿里山鐵路是很落伍的,
只有高鐵才是最先進的,這是個嚴重錯誤的觀念。
其實在人類的鐵道史上,
為了克服海拔"高度"所付出的代價,
絕不亞於超越"高速"所付出的努力。
但願披露這些資訊與知識,能夠為大家建立正確的觀念,
以及對阿里山鐵路的關懷與重視。
僕誠無能力挽狂瀾 救斯鐵路圖千古永續
盼以良知青史之筆 為阿里山留千秋之地
1912-2012 阿里山森林鐵路百年車輛史
1912-2012 阿里山森林鐵路百週年紀實
全球百大山岳鐵道與百年的阿里山鐵路
這三本政府出版品 2012年中旬即將由農委會林務局發行
為阿里山森林鐵路百週年紀念專書 (官方文獻 非賣品)
在阿里山鐵路邁向百年之際 獻文與國人共同分享 盼關懷阿里山
本文節錄自 2012年 [阿里山森林鐵路百年車輛史] 蘇昭旭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