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鐵路與我-關於這本書的故事2

阿里山森林鐵道 景觀篇1.JPG - 我的絕版圖書著作

阿里山鐵路與我-關於這本書的故事 2

本文延續前一篇 

阿里山鐵路與我-關於這本書的故事1

這幾篇散文,撰寫於公元2000年,發表於當年的這本書,

阿里山森林鐵道 景觀篇(1912-1999) 

這本書早已經絕版停售,只能在圖書館找到

再回首不勝唏噓,阿里山鐵路改變太多,昨日的美好只能成為回憶。

然而,我感覺很慶幸的是,走過滾滾紅塵,雖然傷痕累累,

我始終初心不變,莫忘一本初衷。

 莫忘一本初衷 永不放棄理想  

原來人生走到終老時,最大的財富,不是功名利祿,

而是莫忘年輕純真之願,初心不忘,堅持走到最後。

 

童年的阿里山鐵路

民國六十五年的春天,國小四年級遠足要去灣橋國小,這是我生命中難忘的一天, 第一次與阿里山鐵路邂逅。這天大家成群結隊,沿著嘉義林森路往竹崎的方向走著,緊鄰一旁的阿里山鐵路,一部中興號特快車終於出現了,小朋友見了火車像是著了魔一樣,尖叫歡呼此起彼落!記得那班早上8:00開出的中興號司機,也樂得跟我們揮手!就這樣我們一路欣賞風景,一路看火車,頻頻出現的阿里山火車像是永遠用不完的「驚奇」,一出現大家又尖叫又揮手,八公里長的路毫不費力地走完了。即使到了灣橋的圓崇國小,許多小朋友也和我一樣,喜歡跑到灣橋國小操場外面,等阿里山火車出現。我記得在童年的時代,幾乎沒有一個小孩子不喜歡火車,一個歡呼結束了,大家一起等待下一個歡呼的來臨。

記得,就在這天回程的路上,不知道是哪一個老師的提議,我們決議不走原路回去,從半路中切入一旁的竹林裡,走小路回去。我們一大群小朋友就走竹林中小路,走著走著竟然就走到阿里山森林鐵路。這個時候,小朋友看到鐵路又歡呼了起來,看看是不是會有火車通過。當然,老師們會要大家快速穿越通過,萬一有火車來了就危險了。就這樣,我第一次和阿里山鐵路的接觸就此發生;令我印象深的是那美麗的竹林,中間有一條鐵路把它分成兩半;在我跨過去的那一剎,我轉頭朝鐵軌遠方望去,那段消失在竹林盡頭的鐵軌,有著細訴不盡的美感,映在我童年的腦海裡,在一個十歲小孩子的心靈裡餘波盪漾!

後來,隨著時光流逝,國小升上了高年級,在升學的壓力陰影之下,可以看火車的歲月減少了。爸爸再也不會像以前那樣帶我去看火車,取而代之的是,上國中之前要練騎單車,爸爸帶我出去練騎單車。一開始,爸爸還是會找我喜歡的路段, 例如走林森路,隔著磚牆可以看到裡面蒸汽火車在冒煙!後來才知道那是晚年的15號和16shay,擔任調度機車的最後時光,卻教我印象深刻。漸漸地這樣瑕意的時光愈來愈少了,一直到上了國中,我充滿火車的童年時光就結束了。接下來有數不盡的補習、功課,佔據了我全部的生活。

說也奇怪,不知道為什麼?和阿里山鐵路有一股很深厚的感情,莫名的熟悉,遙遠的記憶,說也說不上來。上了國中以後,如果補習下課後黃昏正美,我就會騎單車溜去北門修車場看一下那些成堆的老火車,聞聞枕木防腐油的味道,如果正好有一班火車通過,那就教我快樂地不得了!心滿意足地回家。碰到寒暑假和同學出去打籃球,我竟然會把朋友拉去我自己所發現最棒的地點看火車「娛樂」一下,不過,很少不被當成「瘋子」,我還是樂此不疲!

不過,幸運的是,上了國二以後,我又有了另一個接觸火車的機會。當時大業國中學校會選出約十位美術成績優異的同學,組成「校外寫生隊」,我們寫生隊每個星期五下午是不必上學的,中午就可以回家,下午2:00到中山公園報到,老師會在3:00以後過去看同學成果指導一番。而民國六十五年起進駐中山公園的21號蒸汽火車,就成了我每次必定拜訪的朋友,每次畫畫看完他,只要時間允許,還是會回21號的老家--北門修車場看一看,代為問候他的家人--蒸汽火車和成堆停用的木造客貨車,然後踏著夕陽歸去。

這樣私下偷偷地造訪火車,這是我少年時期的秘密,連我的家人都不清楚,連我自己都不知道為何有空就想來報到,然而這卻是我抒解壓力最快樂的心靈解放方式。每當黃昏時刻,落日消失在北門修車場的樹梢後,木造客車的檜木香,總令我聞之嚮往,彷彿記憶中曾經熟悉卻不知何處尋覓的味道。我喜歡獨自坐在枕木或平甲車上思索,究竟何時,我才能坐火車上阿里山去?阿里山在東邊的那一座,我為何看不到它?然而,我只知道我心中有些疑惑,非得去解答不可。 

 

森林鐵路的沒落

   民國七十一年,我考取了嘉義高中,同時這一年也正是阿里山公路通車的那年。記得在高一上學沒多久,突然有一天發現家門巷子口前吳鳳南路上,怎麼會有這麼多遊覽車?一台接一台絡繹不絕,後來我才知道這些遊覽車正是阿里山鐵路的殺手;從這一年開始,阿里山鐵路開始沒落了!我依然像國中時代一樣,有空會溜去北門修車場看一看,只不過上高中補習地點換了,離北門修車場太遠,只有在考試停課的下午方便去看一下。

   然而,我漸漸感覺到一切真的變了;火車班次少了,愈來愈多的紅色客車都堆放在這裡,雜草爬滿了一台台平甲車,雖然,當時我不知道這一切是為什麼而起?卻令我重回故地,和那些我所熟悉的火車們同感哀淒,從那鏽蝕斑斑的車體和長得和人一樣高的雜草裡,我彷彿聽見了他們的痛苦和深沉的哭泣!

   一直到我高中畢業,離開嘉義北上去上大學為止,阿里山鐵路北門修車場的火車們,一直都是我的好朋友。雖然,年少的我並不懂這些火車的由來和歷史,只是喜歡和好奇一台一台地摸索。然而當年深植腦海的印象,成為我十多年後寫這本書研究考證的依據。例如民國70年代丟在北門修車場的PA木造客車,MA木造守甲車和PM木造客守車,還有發生在民國七十年大車禍被巨石壓得稀爛的SP鋼體客車,我都曾經小心翼翼地端詳過。看他們紅色的車體木板一片片剝落,慢慢地被雜草包圍,然後有一天突然被拆得地上全是碎片,轉向架被丟在旁邊。 後來,連轉向架都繡成廢鐵搬上平甲車,然後不見了。

   念大學那年民國七十五年, 偶而返鄉我還是會回舊地看看,甚至念大學結識的朋友也會被我"拖"過來欣賞。只是這裡的情況一年比一年糟,車子一年比一年少,雜草卻是一年比一年長。 民國七十六年的春假,那是我最後還記得往儲木池側線還存在的時光,雖然傳說中的儲木池早已經是荒草遍地,可是那條側線上的平甲車和材甲車是我國中時代的玩伴,我曾經爬上去過,坐在上面沉思過。過了這一年,我家從嘉義搬到了台南,我回來這裡的機會真的少了,等我民國七十九年回來一看,文化中心的建設,早已襲奪了我所有童年的美夢,一切的一切完全改變了,阿里山鐵路跌至了最谷底,只餘一天一班火車上下山,我的好朋友們呢?那些材甲車和木造客車,全都不敵歲月摧老而告別人世了!

   我想,我沒有機會親眼目睹蒸汽時代儲木池畔的美景,卻還很幸運地看過民國60年代阿里山鐵路營運最好的盛況,看北門修車場一排排的火車,然後眼睜睜地看他們凋零、減少、消失,最後變成乾淨的文化中心旁的柏油路,變成嘉義調查站地方法院簡易庭,變成我童年記憶中所不熟悉的東西。我明白這是時代進步無法抵擋的改變,卻是心中難以割捨的情懷,看著自己童年所熟悉的一切,漸漸地消失. . . . . .

   只是遺憾地,我生平第一部相機,中古單眼相機,在我二十一歲(民國七十六年)才存錢購得,僅能記錄少數火車的最後容顏,其餘的過往只能記憶在腦海裡。我生平第一部機車,中古50cc機車,在我二十六歲(民國八十一年)從家裡運上來供研究所上學代步,跑不遠也跑不快,無法騎到嘉義追入深山紀錄阿里山火車,只能默默地看火車消逝,奔馳在記憶的腦海裡. . . . . .

本文延續 下一集 阿里山鐵路與我-關於這本書的故事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