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鐵路與我-關於這本書的故事4

阿里山森林鐵道 景觀篇1.JPG - 我的絕版圖書著作

阿里山鐵路與我-關於這本書的故事 4 END

本文延續前一篇

阿里山鐵路與我-關於這本書的故事3

這幾篇散文,撰寫於公元2000年,發表於當年的這本書,

阿里山森林鐵道 景觀篇(1912-1999)

這本書早已經絕版停售,只能在圖書館找到

再回首不勝唏噓,阿里山鐵路改變太多,昨日的美好只能成為回憶。  

然而,我感覺很慶幸的是,走過滾滾紅塵,雖然傷痕累累,

我始終初心不變,莫忘一本初衷。

 莫忘一本初衷 永不放棄理想

原來人生走到終老時,最大的財富,不是功名利祿,

而是莫忘年輕純真之願,初心不忘,堅持走到最後。

 

為阿里山鐵道立傳 

   民國八十三年六月,我考取成功大學交管所博士班,在鐵道資料蒐集和文獻取得各方面都比過去更容易。同年八月,這是我搭阿里山小火車,「全程」從嘉義至阿里山,給我十分深刻的體驗,卻分不清東西南北和確實鐵道的位置。後來透過學弟幫忙,他教我從成大圖書館地圖資料中心,調出1/25000詳細的登山用地圖,以及1/5000空照地圖,把阿里山鐵路從嘉義至塔塔加徹底研究過一次,然後一段一段實地去走訪探勘。幾乎也就是從這一年起,我開始萌生為「阿里山鐵道立傳」的想法,想要去成就童年以來對阿里山鐵路的熱愛。民國八十四年初,這項為故鄉山岳鐵路立傳的夢想正式啟程。 

   八十四年元月,我偕行學弟一起走訪獨立山,同年六月再一起搭阿里山小火車上阿里山,走訪自忠(水山線)的廢棄鐵路。記得我和他一同站在火車的第一節車廂,每逢隧道口他負責報隧道號碼、長度及海拔高度,我負責抄錄下來;遇有特殊景觀立刻記下,腳下有「指北針」顯示列車前進方向,還有二本從圖書館影印的地圖,一一比對列車行進的路線,並更正若干坊間圖書誤載之資訊,立即記下以供研究核考。當天晚上在阿里山的旅館裡,我坐在旅館的化妝台前把當天抄得的數據,整理得一張「阿里山鐵路沿線全紀錄」,心中滿滿是喜悅。記得就在這天晚上,站在阿里山停車場外第一次抬頭看到劃過天空的流星,來不及多想就消逝了,我想如果流星可以再出現一次,我希望這個為阿里山鐵道立傳的夢想,可以如願以償。 

   民國八十七年七月,我所屬的出版社「人人月曆公司」周元白總經理,和我提議出版阿里山鐵路的構想,令我喜出望外。其實周總事前並不知道阿里山鐵道對我的意義,以及事前已經作的調查和研究,雖然在最早研究的動機,只是為了解答自己生命中的若干疑惑,如今這些多年累積的成果,一時之間全派上了用場。直到今天,我依然衷心感謝他的提攜和促成。當然,也從這一刻起,原本對阿里山鐵道的調查和拍攝,從業餘休閒變的專業積極起來。許多做過的調查,因為天災地動必須再重作一次,有些地區的照片,因為天候不佳,必須再跑一次,例如像獨立山、一枝杉、交力坪這一帶,至少去了超過二十次以上。而且我都是自己一個人,拿著資料、地圖、相機就往山上跑,看到天氣好就出發。 

   當時我的同事曾經勸我不要貿然自己一個人登山,但是為了理想我不得不這麼做。有好多次我都是坐火車到嘉義,租機車上山去,原本晴空萬里的清晨,過了中午就烏雲密佈,我仍然決心將機車騎上山去。因為我在想一趟從台南來到這裡,一天上下山才一班火車,豈能空手而歸?所以除非斗大的雨點落下來,否則從未知難而退。有時心中真的好羨慕洪致文,當年著書時林務局開「中興號專車」每站每逢良景皆停,不必像我這樣得跑這麼多次。然而,這樣的探勘雖然辛苦,卻每每有意外的收穫。 

 

堅持夢想不計代價 

   其實,在撰寫這本書的過程中,我的內心更面臨現實掙扎的痛苦。民國八十六年起我開始在大學和高工兼課任教。在八十七年中旬博士班學業結束之後,我一直沒有辦法尋求專任的重要原因,就是我在教書之外就是寫書,而寫鐵道書需要利用許多空堂時間,上山下海拍照調查研究,這是專任教師在時間上所不能容許的。或許,在物質生活上略為困苦一些,可是為了完成理想和夢想我從不放棄!因此,遇有空堂拿著相機來到嘉義,沿著阿里山鐵路來到竹崎、樟腦寮、獨立山,衝到交力坪、奮起湖,甚至上阿里山,變成我的例行工作。 

   如果遇到天氣不好,我又不願放棄這珍貴的空堂時間,仍執意去完成既定行程,因為這可是我選擇作「兼任教師」犧牲所得的寶貴時間,又豈能輕易退縮呢?好多次我騎租來的機車來到山腳下,看見烏雲一重一重籠罩上來,我只有雙手合十默默「祈禱」山神保佑天氣不要太糟!我把我為阿里山鐵道立傳的願望告訴群山,希望他們保佑我一路平安順利,不要在山裡失足迷路或是被蟲叮蛇咬。彷彿我感覺到「心誠則靈」,群山似乎也感應到我的心願,每當我拍下天候極佳時機角度都恰到好處的照片時,我都不忘記向群山答謝,這也正是我在本書首頁寫上「獻給故鄉的青山」的主要原因。 

   然而,儘管如此,民國八十八年八月初的一個颱風天,我真的一個不小心差點發生意外。當天清晨陽光正好,我依往常一樣坐火車到嘉義租機車上山,儘管當天有颱風警報,然而那天剛好是週六沒有輔導課,我覺得機不可失,故仍執意上山。當時我所欠缺的是梨園寮附近的竹林景觀,所以我騎機車至一枝杉停靠路邊,然後走鐵道繞過大坪山經見晴台到梨園寮。沒想到才不過中午,天空早已烏雲密佈,雷電交加,風也愈來愈大,終於山區開始風狂雨驟!記得那天我自己一個人安靜地站在梨園寮站裡聽雨,靜靜地看山壁湧泉狂瀉,看軌道淹水節節升高,看滿山滿地落葉狂飛,等上兩個小時,就等拍下午兩點四十五分通過下山的不定期平快,與上山的阿里山號交會。然後,我搭上山的阿里山號至交力坪下車,買一件20元的輕便雨衣,再走回一枝杉牽車,當時狂風暴雨幾乎把我的臉吹打濕透,我騎著租來的機車,沿著七一七地震後滿地黃泥的122縣道下山。 

   我生平第一次體驗暴風雨中的山徑,會變成奶茶色的「河流」,滿滿的泥漿水流早已淹沒我的腳,我抓穩了機車千萬不能滑下懸崖,又害怕在樹枝土石泥流中摔倒,更害怕如果機車壞了要怎麼抬下山去,這可是「租」來的呀!在驚險萬分中一步步將機車運下山去,我心中從未有過此強烈的信念「我想回家」!等我終於抵達平地,全身上下早已泥濘濕透,不成人形,相機和軟片更像是從溪水打撈上岸一樣,慘不忍睹。 

   當我回到台南,拿著溼透的軟片去沖洗,心中依然抱持一絲希望,但願今日的心血不要泡湯,結果發現軟片浸水根本抽不出來。我只好一家家快洗店向他們求助,得到的答案都是愛莫能助。最後,圓環的那家愛克發老闆同情我,將暗房借給我,解開軟片盒以吹風機慢慢吹乾黏在一起的軟片,再作定影及顯影,看看能不能洗出來。當晚十點看到相片終於沖洗成功,那一刻喜極的衝動,實非以筆墨所能形容! 

   經過這一次事件之後,我拍照開始變得小心謹慎,安全為重。在民國八十八年底,我請嘉義火車站前的出租機車行幫我統計,從民國八十年到現在,我一共租過幾次機車?結果是三十七次。在這個數字中,有我多少年輕歲月美好的記憶,翻山越嶺,只為等待火車現身的一刻,如果包含坐阿里山火車、坐公車、以及自己開車在內,上百次的阿里山鐵道之行,一切的努力都只為等待這本書的誕生。

 

驀然回首心中只有感謝

   經歷近三年,「阿里山森林鐵道1912-1999」這本書總算完稿,有太多的人,有太多的事,在這條撰寫的路途上值得衷心俯首感謝!世界上懷抱夢想的人何其多,能夠逐一實現的人何其少,無法實現夢想的人未必不夠努力,只是時機、運氣和提攜樣樣缺一不可,稍有差錯就教人抱憾終身。這本書能夠完成,謝天,謝地,感謝所有曾經幫忙的前輩和朋友,謝謝你們!我將「名單」刊登在參考文獻後面,僅將這本書微薄的成果獻給大家。 

   (公元2000年)十四年前,1985年我拍下阿里山鐵路火車第一張照片,我還是個大學生,當時根本沒有想到將來會寫書。十四年後的今天,當這本書總算完成,我已經出版五本書,拍過公視、非凡等電視,幸運地擁有一次金鼎獎,在大學裡教軌道運輸機電系統,不止是為「阿里山鐵路立傳」,更抱定「為台灣鐵路立傳」的理想,一步步努力實現當中。

   在這條出版的路上,有令人欣慰的感動,也有令人感傷的挫折,除了不停自我反省和努力充實之外,遭遇攻訐,難免也有心灰意冷的時候。每當我感到難過沮喪之時,我總會回想起幼兒童年時期,初見火車的「瘋狂」和「感動」,那股孩童純真的喜悅,不為名利,一無所爭,純然自發的情感投入,不正是這些年一路走來的原始動機嗎? 

   我相信,普天下所有愛火車的朋友,如果讓喜愛火車的心回到「孩提的原點」,

   用孩童純真的眼看鐵道,那種永不褪色的感動和純潔心靈,莫忘一本初衷

   正是對火車鍾愛一生的「真誠執著」。

   僅將這篇故事和這本書,願與普天下所有喜歡鐵道的朋友分   

   END 

 

(二十年前書中當時每個字全部是手寫,

 二十年後只能重新打字,轉成電子檔,

阿里山鐵路與我-關於這本書的故事4

阿里山鐵路與我-關於這本書的故事3

阿里山鐵路與我-關於這本書的故事2

阿里山鐵路與我-關於這本書的故事1

 感謝台鐵司機員蘇介庭先生,幫忙我重新繕打,在此特別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