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發表於2003年
這本書的序言
如今2012年回顧 令人不勝感慨!
如今九年過去了,今昔殊異。
屏東線電氣化,花東線也要跟著電氣化,
可能連南迴線,也抵擋不了改建的命運。
純樸的普通車,只剩下南迴線最後的一班車,
成為台灣鐵道保育類的「瀕危物種」。
自強號,EMU100型與200型已經退役,
復興號,在縱貫線早已經消失了,
莒光號,光華號DR2700,成為下一波瀕危物種,
還有多少台灣鐵道的”保育類火車”,即將消失?
2012年2月,我很榮幸地面見馬總統,錄製治國週記。
談到鐵道文化,開宗明義,我就提到催生「國家鐵道博物館」,
因為台灣鐵路這三年之內,會大量引進新的火車,
包含新的電力機車,新的太魯閣號,EMU800型….
會有很多老火車被淘汰下來!
這些火車是很重要的文化資產,也是無可取代的記憶,
而國家鐵道博物館剛好可以給他們一個家。
讓所有被淘汰的”保育類火車”,不怕風吹雨打,還能傳承記憶。
就好比如果為了開發建設,不得已要野火燎原的話,
請先建一個保育的動物園,讓草原上的動物先有個”家”,
千萬不要等到草原已經燒光了,才想到沒有燒死的動物,逃到哪裡去了?
有建設,有保存,這是科技文明的遠見與胸襟。
所以鐵路大改建,與鐵道博物館,兩者一樣重要!
雖然,鐵路M型化社會的功利迷思,隨著改建的工程計畫而蔓延全台,
然而,國家鐵道博物館的計畫,卻依然不見蹤影。
多少鐵路要高架化,地下化,姑不論其效用與正當性,
對於台灣鐵道原始景觀的消逝,都是揮別記憶的感傷。
2003年與2004年出版的台灣鐵路環島風情,
經過十年之後,2014年三本即將完全改版,
會朝向台灣鐵道觀光資源的白皮書去撰寫,
改版的不只是書籍的版面,而是你我記憶的版圖。
2003年 台灣鐵路環島風情 西部幹線篇 台灣鐵路環島風情 東線支線篇
序
珍藏你我共有的鐵道記憶
這幾年來,隨著隔週休二日實施國民旅遊風行,搭火車旅行的風氣也逐漸流行。相關的如便利商店的花東春之賞,集集秋之戀廣告,台鐵的蒸汽火車支線之行,彩繪列車廣告,觀光列車之旅,以及紀念車票、鐵路便當的熱賣,真的很高興台灣已經走入「鐵路觀光旅遊」的新世紀。就主管當局而言,可以瞭解火車不止是一種交通工具而已,結合文化觀光等行銷配套措施,可以創造更多商機與收益,不可一昧消極經營。就民眾旅客而言,也漸漸重視這條和我們一起成長的台灣鐵路,有許多情感值得關注,不是只有要選擇交通工具時才想到它。
可惜,這樣的盛況晚來了十年,在民國八十年時,我們當時尚有東勢線、東港線、平溪線、集集線和內灣線五條支線,那一年一口氣就關閉了兩條,後面三條也岌岌可危。在民國七十年代,鐵路阻礙市區交通,妨礙都市發展這種論點「甚囂塵上」,不是編一大筆預算,給各大都市鐵路地下化,以台北看天下,就是動輒以配合地方民意減輕虧損為由,停駛或拆除支線,而支線最後一班列車,人潮擁擠大爆滿的真切民意,從業主至政府及民代卻當作沒看到,只是不解那麼多人去搶搭末班火車作什麼?因為他們忽略了民眾對鐵路的感情,還有堅信鐵路為落伍交通工具的迷思,在位者的主意與民意落差有以致之。所幸從平溪線集集線開始,沉默的多數終於不再沉默,而能有今日鐵路觀光遊人如織的盛景,相較於今日若干城鎮要求舊線復建做觀光鐵路而不得,又是何等地幸運與值得!
剛好在十年前,民國八十年年底南迴鐵路通車,台灣環島鐵路網完成,是一件多麼意義重大的事情,然而當年知道搭火車環島旅行的民眾真的不多,回首過往十年,再看到今日有那麼多鐵路文化活動,真教人有滄海桑田之感。不過,今日我們身處鐵路觀光旅遊的熱潮之中,該珍藏的只有車票便當等紀念品嗎?搭火車去旅行一定得搭配吃喝玩樂嗎?其實,我想不該只有這些,我們最該珍惜的應該是台灣鐵路沿線的風土人情文化史蹟與自然景觀,這才是深植我們記憶之中的鄉土情愫,然而可惜有許多老車站、老火車、橋樑、隧道等值得紀念的鐵路沿線史蹟,都在快速地消失。
有一回,在鐵路倉庫等閒置空間再利用的會議裡,與會學者閒聊時,談到文化保存的課題。然而什麼是文化呢?剛好神來一筆,有人為文化下了一個不太正統卻又極度傳神的定義:
曾經很有用的東西,漸漸地沒落變得沒有用之後,
突然有一天又變得很有用的東西,
那個東西就叫「文化」。
語畢全場報以熱烈掌聲!誠然,不止是全省廢棄的鐵路倉庫,還有木造車站和月台、蒸汽火車、木造客貨車,紙板車票不都是如此嗎?然而弔詭的竟是這些曾經很重要的東西,多數熬不過漫長的「沒用時期」,就一一告別人世了。剩下的少數一夕之間變成很有用的東西,民眾不見得能懂它的過去,竟成了包裝再造新春的「熱門商品」。永保安康車票與鐵製便當盒,不正是如此嗎?
我從小熱愛火車,尤其摯愛著台灣鐵路,十多年來看台灣鐵路的變遷,教人不勝感慨。有人為家鄉的木造車站被拆毀而哭,更多人為宜蘭線鐵路電氣化景觀破壞而愁,還有人痛恨北迴鐵路雙軌電化工程,挖得和平滿目滄夷沙塵滾滾,恐怕後代子孫永遠不懂從大里的月台望海,從崇德看清水斷崖,是怎樣的碧海藍天,沒有電桿電車線雜物交錯的天空。
坦白說,我們不能緊抓著時代進步的巨輪不走,不論是忽略了民眾對鐵路的感情也好,曾經很重要的東西熬不成「有用」的文化也好,毀棄已然毀棄,於事無補,鐵路就是得這樣建設進步下去。對於那些曾經存在而如今消逝的一切感傷,不如更積極地把握現在,再不珍惜現在,眼前的擁有,明日也將瞬間成為感傷的過去。
這些年裡,我一直堅持努力為台灣鐵路立傳,寫完了前面八本書,大部份談車輛,我有一個最終最大的夢想,想好好為台灣鐵路的沿線歷史風光寫一本書,紀錄著它的美好記憶,獻給在這塊土地與它共同成長的人們,就是這一系列工程最浩大的一冊「台灣鐵路環島風情」。我相信有許多人和我一樣,希望能親身體驗台灣鐵路的完整風貌,但是真的搭火車去環島,卻不知重點在那裡?所以,本書將現今2001年台灣鐵路的現況,以“逆時鐘“方向地毯式地收錄沿線重點,依風景特色分割成一百個區段,包含環島鐵路六條與支線三條作成「一百選」。讓民眾可以輕鬆地分段找到重點,既可收藏家鄉的鐵路風光,亦可進一步完成環島鐵路之旅的夢想。
其實,要認真去遊遍台灣鐵路並不難,如果我們簡單將台灣鐵路東西部作一分割,您會發現西部縱貫線山線海線屏東線,歷史悠久古老車站特別多,可當作「車站之旅」;東部宜蘭線北迴線花東線南迴線,風景秀麗山光水色,連同三條支線可作為「景觀之旅」,本書也就依此分成上下兩冊各五十選,讓您掌握台灣鐵路旅遊的視覺焦點。
誠然,一般人絕不可能幾天之內完成環島鐵路之旅,可能離家近的很熟悉,離家遠的很少去,所以特別在目次作了□方框的設計,您若完成每一趟旅程,請您在□打勾,甚至加註日期,幫助您作記錄。當然您若要在小站下車走走,得搭普通車或通勤電聯車才能抵達,我相信那會令您的視野大為開闊,體驗有別於一般快速的火車之旅。此外,本書也收錄非客運的特殊支線與停駛支線的風光,雖然現今並無法實現這些旅行,卻依然教人回味再三,勾起令人難忘的回憶。至於有關非台鐵的阿里山鐵路、糖鐵等部份,由於我有另外出版詳細介紹這方面的書,故不在本書另佔篇幅,讓我的每一本書都有其專門領域,避免資訊重疊讓消費者損失。
在這本書的創作過程中,搭火車或開車數不清多少回,坦白說受天候或時機因素,每趟跑下來相片未必盡如人意,自己的所知所見更是有限。還好紀錄台灣鐵路之美的前輩何其眾多,特別感謝古仁榮、許乃懿、吳柏青、劉信宏、黃範哲、楊永蔚、楊肇庭、郭俊傑、施依吾、劉峰志、林思佳、李建穎、黃紹殷、余惇耀,及日本友人野間晃等,提供精采攝影作品,在此特別感謝他們!尤其謝謝蘇子嘉他的母親,在他身故後她拿一堆他的作品給我代為發表,每當有一本書發表了他的作品,我親自送去他家,她總會拿去他的靈前擺著送給他。一般人也許不解,火車對我們所有愛火車的人而言,可是一生一世的愛戀,拍火車搏命數年,為了理想不為錢,又是怎樣的執著與心血!
這本書對我的意義,除了「為台灣鐵路立傳」的理想之外,最大的收穫是學會了「謙虛」。我真的發現在鐵道攝影領域高手雲集,以上所列皆是箇中高手,反而我自己才是最平凡的。我想,在鐵道出版界沒有天才或明星,只有「終身學習」者,再怎麼學識淵博,都是收集各方文獻資料,看來的,沒有人天生有權利驕傲。
今年在我獲得行政院新聞局「圖書著作金鼎獎」,我在晚宴上致詞時說:一本好書就像一串珍珠項鍊,從發行、美編、文編到圖片提供者,所有環節皆是閃亮的珍珠,作者只是中間那條平凡的線,把所有的美好串起來,我想這本書也是。更重要的我希望我這十本能「拋磚引玉」,未來我也許能寫的不多,鐵道旅行叢書有更多更優秀的新人輩出,超越我這些平凡的創作,使鐵道出版領域更豐富,讀者更受惠,是我衷心所願。
此外,在這本書出版之前,我們人人出版公司也發行了「鐵道旅行」雜誌,對於每一車站的延伸旅遊景點,已有足夠的工具性資訊。所以這本書純粹地以紀錄鐵道沿線風光為特色,對今日資訊時代的旅行者而言,要找火車時刻表、當地旅館或吃喝玩樂毫不困難,所以也就不旁雜去談交通食宿等資訊,如有需要歡迎您參考以上的圖書雜誌。
不過,在我的心中一直有一個信念,
體驗台灣鐵路之美,不在「終點」盡在「過程」,
搭火車去旅行,可以不必把火車當成「中途」的交通工具,
喜悅在過程即已油然而生,終點當更加美好。
一如孩童的心看火車,純潔真摯永遠雀躍!
本書上下兩冊的開頭頁,那兩首詩即是我在普通車上感懷所寫,
您是否也有所同感?
本書未必能巨細靡遺,僅盼您能與我共鳴,
誠摯地邀您用心靈共賞,一同紀錄台灣鐵路之美。
鐵道旅行雜誌總編輯 蘇昭旭
面對未來,建立溫和理性的鐵道視野 ,我們還需要再努力!!
EMU200並沒有退役,它只是被改造為EMU1200而已。
這位小朋友,只要該種型式已經不再使用,不論是否改造成其他型式,
都稱為退役 reti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