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道車輛承先啟後 新進與保存機制並重


      
  台灣鐵路火車百科2009年出版,2014年為止,一轉眼又過了五年了,台灣鐵道的車輛有了新的發展,因此台灣鐵路火車百科,預計在2014年中旬以前,再度大幅資訊更新,加入台灣最新的火車資訊。

        在1435mm軌距車輛方面,除了臺灣高鐵TR31TR32等彩繪列車,台北捷運C381型電聯車與工程車輛之外,這個家族也有新的成員加入,包含桃園機場捷運電車,高雄的輕軌LRT,預計使用西班牙CAF的輕軌電車。在1067mm軌距車輛方面,加入新的台鐵電聯車,TEMU2000型普悠瑪號與EMU800型,以及加入新的蒸汽火車修復DT668CT273,原有的台鐵車輛體系也新增不少內容,更新台鐵蒸汽火車保存地點,現代的總統花車與新款的台鐵餐車,特別保存的貨車等等。

       

      但是,在新車加入的時刻,卻也是多數老火車淘汰瀕危的時刻。

       面對新車成軍固然令人欣喜,但是保存鐵道文化資產,更是社會責任,刻不容緩。

 

         誠然,台灣鐵道的大環境瞬息萬變,「承先啟後」是所有運輸事業成長的軌跡,鐵路當然也不例外,原本大行其道的航空與汽車,因為油價與環保的因素而黯淡,台灣鐵道建設經費占每年交通預算之前茅,全世界都呈現鐵道復權的跡象。鐵路不應該只是以「交通事業」看待,人類的火車歷史自1804年迄今,已經有兩百多年,有愈來愈多的國家以「觀光與文化」產業重新定位鐵路。多少工業先進國家包含日本與歐美國家,有計劃地保存鐵道文化資產,成為科技與歷史教育的一環,鐵道博物館Railway Museum與保存鐵道Museum Railway,成為鐵道旅行觀光的重要品項。

 

因此,我們需要更成熟的台灣鐵道文化資產體系,對於可能消失的車輛、路線、車站,政府能夠有遠見的制定法律去保存,包含國家鐵道博物館的規劃在內。這些不應該是鐵道迷或是鐵道業者才關心的事,鐵道是全民共同的記憶與資產,所以應該是全民共同關心的事。

我不知道,我們的國家鐵道博物館,哪一天會誕生?

然而,這已經是刻不容緩的事了,眼前建立「制度」比「實體」更迫切!

 

所以在更新改版這本書的關鍵時刻,我再次呼籲健全鐵道「新陳代謝」的觀念,當台鐵購買新車,淘汰舊車,「有進有出」,然而,新陳代謝需要一套制度。當普悠瑪號大量購入,EMU800型也登場,提高服務水準固然令人欣喜,但是我們需要MuseumRailway保存鐵道的機制,包含動態保存被淘汰的EMU100型自強號,舊版的原生代莒光車廂復原藍白塗裝,讓瀕臨”滅絕危機”的普通車,以及東線最後DR2700型光華號,是否能給他們一個舞台,安身立命的場所,可以終老以養天年,復活再利用,而非淘汰的舊車,最後都是進了廢鐵廠,鐵道記憶從此消失。

       

  不論台灣鐵道如何地變化,我們永遠用好書將歷史記憶保存,

        完整交給我們的下一代。

        也透過好書將新的觀念引進,讓這塊土地更加美好。

        如前一版書的序所言:

        「知識」是無窮無盡的,只是得「學習」去分辨出重點。

    「學者」不是權威,而是永遠保持謙卑態度的「學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