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大戰結束七十周年 理性與反省
標題這幅畫是我畫的零式戰鬥機
下面這是一篇值得深思的好文章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413000377-260109
徐宗懋專欄-日本還沒真正反省二戰
1945年至今已有70年了,日本走過敗亡到復興,再由巔峰逐漸式微的路,每一個階段日本社會回顧戰爭,都會出現微妙的變化,反映在他們的出版物和電影上,我非常關心這種變化,舉例說,這兩年日本的電影《山本五十六》、《大和號的勇士們》、《永遠的零》等,我無一錯過。
未達政治目標 即是戰敗
30、40年前日本的近代戰爭片,充滿了反戰和反省的意識,當前日本的二戰片則只彰顯日本軍人的勇武,卻迴避了戰爭的本質,反映了日本右傾的社會氛圍。70年前,日本敗亡,其實戰敗和亡國可以是兩件事情,亡國必然戰敗,戰敗不一定亡國。今天日本國民普遍認為,日本並未敗於中國,而是敗於美國,而且失敗的問題是技術性的,例如對美開戰的不智,武器研發速度過慢等等,如果今天日本如此檢討戰敗的原因,毫無問題,未來日本還會再次慘敗。
日本在中國沒有戰敗嗎?的確,1945年戰爭結束時,除了中國西南邊遭到中美軍隊聯合反攻外,在華日本占領軍大致維持完整的建制,戰鬥力持續,表面上並非敗軍。問題是,什麼叫做戰勝?什麼叫做戰敗?兩者的定義為何?這個問題好像日本從來沒有思考清楚。
戰爭是政治矛盾的總爆發,發動戰爭的目的並非占領土地而已,而是貫徹政治目標,當戰爭無法達成政治目標,甚至弱化目標時,實際上已經是戰敗了,這是戰爭勝負的基本定義。
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後,日本軍部擬定了不擴大方針,希望先厚植滿州的工業能力,再發動對華侵略戰爭。然而,蔣委員長這次不但沒有息事寧人,反而調中央軍北上,迫使日本出兵。接著,不像日本所習慣的中國軍隊一打就退那樣,國民政府反而密集增兵,日本別無選擇,只能動員大軍侵華。
戰爭的第1年,日本攻占華北、華東、京滬地區等,攻勢猛銳,中國軍隊節節敗退。表面上,中國軍隊的調度出現許多混亂,例如上海和南京撤退的亂象等,都令人扼腕,但是在大的形勢上,卻是由中國人決定戰爭的地點、時機以及節奏,日本軍隊被動的走進中國人所規畫的長期戰爭中。
儘管如此,在短期的戰術中,日軍也非無懈可擊,例如南京戰役後,磯谷師團以驕兵之姿孤軍南下,不待北上部隊,在台兒莊幾乎遭到全殲。後期的「一號作戰」雖然打通了南北鐵路,但兵力不足,還是進不了四川。將近7年間,日軍在兩湖與中國軍隊來回糾纏,徒勞無功。
敗亡真正原因:發動侵略
日本發動戰爭是為了迅速屈服中國,這是速戰速決的政治目標,這個目標一旦無法達成,即為戰敗。只要中國一天不屈服,日本就不能撤兵,因為撤兵等於承認戰敗,日本政府將會垮台,於是日軍只能陷在中國泥淖,直到與歐美各國爆發不可協調的矛盾,導致美國參戰,最後結局就是日本亡國。日本軍事思想家石原莞爾在戰爭期間即主張,向中國道歉,撤回軍隊,厚植國力,準備對美國長期作戰。這種思想實際上等於承認戰敗,日本內部政治形勢無法支撐,只能硬打下去,直到亡國。
中國人和日本人,雖同為東方民族,但國民性非常不同。中國人不重小節,過程粗糙,但是大方向很清楚;日本人剛好相反,細節精確,重視程序,但在大方向問題上,常常混淆不清,甚至有迴避主要問題的趨向。翻閱二戰文獻,日本發動每一場重大的戰役前,幾乎沒有預想1年後的情況,匪夷所思!
日本今天的建軍根本不足以保衛自己,因為跟它有宿怨的國家,包括了中國、韓國和俄羅斯,日本怎麼可能同時對付這3個國家呢?70年前日本辦不到,何況是今天!更別說,如果日本回到戰前的意識形態,連美國都會變成敵人。日本過去的敗亡與軍力的強弱無關,而是因為它發動了殘忍無情的侵略戰爭,這是敗亡的真正原因,如果沒有反省到這一層,只會再重覆更大的失敗。(作者徐宗懋 為資深媒體人)
感想:
年已半百,日本去了近30回,中國也去了近20回,
如果中日再戰,美國與台灣都不可能置身事外,台灣處境堪憂。
我看到徐宗懋這篇中時電子報的社論,深深有感,寫得實在是中肯,
如果我們渴望和平,平靜的生活,最需要的不是凌厲的攻防,先進的武器,
而是放下傲慢的自我主觀意識,凡是以自己利益出發的解釋角度,
尤其人為了鬥爭,將攻擊的藉口合理化,失去設身處地的人性慈悲。
其實,歷史的故事讀過千百回,規則與輪迴始終不變,
戰爭都是源自於無可救藥的優越感。
和平,需要有相互尊重的器度,共創雙贏的胸襟。
這是一場根本沒必要挑起的戰火,過去如此,未來亦然,
如果侵略者始終無法意識到這人性的問題,
歷史的輪迴,只好再來一次,生靈塗炭。
實在是相當精闢與中肯的見解! 中日台韓其實現在有經濟上相互依存的關係, 這是與七十年前完全不同的狀態, 另一方面中國因為經濟的成長, 讓國防工業迅速得到進步, 使中國由原本的陸地強權逐漸走上海上強權, 所以即使現在單方面由日本發動侵華戰爭, 也應該是沒有勝算, 只能依賴美日安保條約的守成而已了…
但是日本至今為何不願徹底反省道歉, 就我認識的日本友人來說, 面對歷史大多是消極逃避的心態, 他們知道日本曾經在二戰帶給鄰國許多苦難, 卻未能認真的歸咎於自己, 反而傾向檢討那些把日本帶向滅亡的右翼軍閥, 如果日本人民有心, 就應該勇於挺身而出, 告訴子孫當初他們選擇絕對的服從是錯誤的, 因為西方人都已明確指出, 盲目的服從與效忠, 只會是人民的悲劇, 德國人已經明瞭到這一點, 所以他們對於二戰的道歉能讓人相信, 日本人則依然遵守武士道精神, 對於主人的絕對服從視為是一種榮譽, 卻不問對錯,其實這種榮譽不僅為他人帶來了災難, 也讓自己嘗到了家毀人亡的痛苦..
善哉斯言,感恩不盡!
說到日本打仗,分享一下前幾年的日本專題,和3天前的專欄,
前者說明戰爭的起源,攻擊的藉口,日本如何延續野心,人民對戰爭的觀感。
後者則顯示「大方向」和「細節」的落差。
http://gaea-choas.blogspot.tw/2013/07/blog-post_9867.html
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37/article/2905
說來詭異,米國竟然敢讓當年戰敗國的首相在自家國會講得震天價響,其實正代表一件事:現今如果日本又要打侵略戰爭,可不是光日本發起,而是牽涉到世界強權的利害關係:米國針對中國的重返亞洲戰略。
故此,凡受夠了戰爭的日本民眾,昔有安保鬥爭攻打國會,今無人不罵右翼的政治人物為「老害」。我接觸過的日本人也如此。
在此說明,制度用黨是二戰後米國統治日本時導入,
自民黨是右翼的黨,目前是執政黨,供參考和複習。
可惜第二篇文章的fb留言(流言終結者的反駁)被砍光了,內容都注重所謂的細節和程序,記得其中甚至有人說是A先生講的東西大家聽不懂,叫做反諷。
這可以發現,現在已然衰亡,輪迴三途對三毒當中的台灣社會,已是戰來戰去了。
但細節和程序並非不重要,差別在於能否把科學與信仰分開來。再如孫窮理那樣,看事情時檢視結構和問題核心,才能幫助人找出讓台灣從無間地獄解脫出來的大方向。
感謝您 大哉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