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洪致文主任對國家的付出與貢獻

 國家鐵道博物館 洪致文主任 - 我的人文教育資料

感謝洪致文主任對國家的付出與貢獻

本文延續前一篇  恭喜洪致文 眾望所歸 實至名歸

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洪致文主任

8月1日起暫時卸下了重任回學校教書
我想,不論未來台灣鐵道史如何演變,
洪致文絕對是名留青史的人物。
我深信以洪主任的資歷與豐厚的學養,
回學校教書只是暫時的任務轉換,
我們的鐵道經營與文化政策,不能沒有他掌舵。
期待將來交通部長或文化部長的任命,
能夠再次見到洪致文,以部長之名復出,
鐵道重責大任有他在,此乃國家社稷黎民之福。
感謝洪致文主任對國家的付出與貢獻,
也恭賀老友鄭銘彰接任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主任。
可能是火車和鐵道的圖像
這大概是我以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主任身份所發的最後一個貼文了。看到EOB32389這輛工程瞭望車可以納入鐵博館藏,內心還是相當感動,而這過程中的許多艱難與突破,也就如這將近兩年來的努力一樣,真的是每一步都不容易。
因為學校教學與研究需要,以及家裡的因素,在借調到文化部任職將近兩年後的今天(2021.7.31.),是我在鐵博的最後一天。從一大早在七堵的吊運,再到午夜之前這輛EOB32389的回到北廠,終於要卸下這個階段性任務,由同樣也是關注鐵道文化保存,曾任鐵道文化協會會長的鄭銘彰接任鐵博籌備處主任的工作。
回想這將近兩年來的日子,嚴格說是一年十個月,就好像是人生中第二次當兵一樣的洗禮。感謝文化部鄭麗君前部長讓我有這機會參與鐵博計畫的實際執行,也非常感謝李永得部長以及文化部的長官持續不斷對於鐵博計畫的支持。這兩年的鐵博籌備工作,在同仁的努力之下,我們擬定了國家鐵道博物館軟體與硬體總體規劃的方向與執行步驟,訂定分階段開放策略,修正公共建設計畫、園區建置整體規劃及再利用計畫的增補版,積極保存台灣鐵路的珍貴鐵道車輛與鐵道文物,並且展開跨部會合作進行檔案資料及影像數位化專案,深化國內外鐵道社群溝通聯結,並積極參與國際鐵道博物館界的交流。
就像我接任時所說,鐵道博物館這班列車,只要駛上正確的軌道,就可以按部就班來達成。鐵道博物館座落於全區都是國定古蹟的台北機廠,古蹟的修復與博物館的建置同等重要,大家看到的珍貴車輛修復與典藏,都是為了厚植日後展示能量之所需,但更艱鉅的挑戰則是即將修復完工的總辦與柴電工場空間的展示規劃,以及即將進入實際施工的主場館「組立工廠」修復工程、全園區軌道的整備與平交道及東側軌道的重新鋪設。雖然這些工程看似繁雜,但在過去兩年的努力之下,多已走完文資的程序,或者完成細設即將發包開工。在過去兩年打下的基礎,鐵道博物館已經不只是一個「計劃藍圖」,而是已經在逐步地具體實現。
感謝同仁的努力,在我於鐵博籌備處工作的最後一天還給我排滿了行程與工作,甚至像當年當兵一樣,居然到退伍前一天還在值班。在我卸任前的午夜時分,EOB32389終於搬入園區內。這輛車是我上任後就開始努力希望能夠讓它回娘家的一輛車,因為在BK32353與ES32375確定納入潮州的展示場後,僅存能夠在北廠原「新車工場」訴說這個為了木造客車鋼體化更新所造廠房的車輛,就只剩EOB32389了。這輛車是所有目前鐵博已納藏車輛中難度最高的(當然還有一大堆所有者不放手、寧願放著爛、難度更高的嚕),因為這輛車不是只有機務處能作主,整個協商過程先由企劃處協助牽線,陸續與電務處與工務處洽談確認已經不再使用,最終購入的過程還牽涉到材料處的行政流程。總之,如果沒有我的最佳助手老馮鍥而不捨的追蹤與推動,可能還在紙上談兵。
當然,在鐵博的這兩年,也受到路局許多長官的協助與支持,才能讓鐵道文化的保存在雙方一起努力下持續推展。最後,我也要趁此機會感謝所有鐵博籌備處同仁,以及所有曾參與過鐵博計畫的委員、廠商、工作人員,謝謝你們大家一起的努力,讓這個計畫能順利進行。當然,也謝謝北廠三千老員工的關照,這兩年可以平安順利地度過。明天之後,雖然要回到熟悉的校園工作,但是推動鐵道博物館的建置是我一輩子的理念與夢想,希望在打下的基礎上,國家鐵道博物館的順利開館將指日可待。
我收藏洪致文的鐵道書群 - 我的人文教育資料
1993年蘇昭旭與洪致文年輕時松山站合影 - 我的人文教育資料
1993年的洪致文。台北松山車站。
2014年 洪致文 蘇昭旭 於交通科學技術博物館一樓 - 我的人文教育資料
2014年的洪致文。我的交通科學技術博物館。
國家鐵道博物館 洪致文主任 - 我的人文教育資料
2020年的洪致文。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