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itage Railway 文化資產鐵道的特性
本文取材自 交通科學技術博物館 數位資料庫 世界的文化資產與觀光鐵道
開宗明義,Heritage Railway /Preserved Railway/Museum Railway,這個最早由英國所提出的英文專有名詞,中文直接翻譯為「文化資產鐵道」,日文稱之為「保存鐵道」,翻譯自Preserved Railway,台灣也有學者使用保存鐵道。德文稱為 Museumsbahn,翻譯自Museum Railway,意思為博物館鐵道,法文稱為 Chemin de fer touristique,美語稱為Tourist Railroad,意思都為觀光鐵道。從以上中英日德法美六種不同語言的翻譯,其實各國各自解讀,各自掌握了不同的重點。
英文維基百科簡單提到以下的定義: https://en.wikipedia.org/wiki/Heritage_railway
A heritage railway is a railway operated as living history to re-create or preserve railway scenes of the past. Heritage railways are often old railway lines preserved in a state depicting a period (or periods) in the history of rail transport.
基本上,文化資產鐵道是鐵道界一個全新的專有名詞,大約在1950年代,在歐洲的英國首先被提出,荷蘭、德國、法國、瑞士跟進,以及亞洲的日本都陸續引進這個觀念,甚至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鐵道文化資產的一個討論主題,簡單的定義就是以文化資產重生的鐵道。
詳細的定義如下:鐵道 rail transport原本是交通運輸的一環,但是當鐵道已經逐步失去競爭力,被平行的公路或新運具所取代,這時原有鐵道在沉重的沉沒成本壓力下,幾乎不可能維持營運,或是已經廢線,不具運輸的功能,這時賦予文化資產保存, living history 歷史活化的角色,以動態的博物館的方式獲得收益,成為旅遊景點tourist attractions, 可以讓它重新獲得新生,稱之為文化資產鐵道。以台灣為實例,台糖的舊鐵道、台灣的舊山線,與阿里山森林鐵路即屬之,因為原有運輸功能被鄉鎮道路、新山線、阿里山公路所取代。
誠然,文化資產鐵道帶有濟弱扶傾的俠客精神,同時具備交通工具與文化資產兩種屬性,並非以交通工具為主,而是以保存文化資產為主要目的。它的經營方式在歐美地區,最常見的有兩種,第一種是鐵路公司轉讓其產權給民間團體經營,用觀光旅遊景點與周邊營收去維持,通常因為鐵路維護成本很高,財源自籌,往往必須透過退休人力與義工組織去維護,以最低成本經營,在英國、德國、瑞士,這類NGO與NPO的例子最多。另外一種,是由政府出錢去維護,當成是文化資產與公共財,如果是國家級的古蹟,就由國家賦予財源,不計代價去維護,甚至以登錄世界遺產為最高榮耀,例如印度大吉嶺喜馬拉雅鐵道1999年登錄,後續印度政府在2005、2008年還追加指定兩條登山鐵道,成為世界遺產。
其實,英國所提出的文化資產鐵道,其規模可大可小,大可以大到一家私有鐵路公司,包含鐵道博物館,一個企業的規模。小可以小到保存一個火車站,橋梁,火車,一個保存項目而已。
世界文化資產鐵道名單 參閱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heritage_railways
在國際上,文化資產鐵道通常會指定保存項目,大約有六大類:包含古蹟車站、古蹟隧道、古蹟橋樑、古蹟路線、古老的機車與骨董車廂,只要是古蹟,都是保存的重點。當然一些比較細節的部分,如扇形車庫、號誌樓與號誌機也包含在內。以歐美的登山鐵道來說,木造車站、磚造隧道、木構橋樑、螺旋路線與之字形路線、蒸汽機車與木造車廂等等,都是保存的重點。換言之,文化資產鐵道就是一個博物館的延伸,一個動態的鐵道博物館。
因此,全球文化資產鐵道的趨勢,重視保存,不重營收;只賣感情,不賣速度;以英國最大型的文化資產鐵道 Bluebell Railway 來說,以維多利亞時代,創業初期原始蒸汽火車與懷舊客車行駛,修復沿線古蹟、鐵道橋樑與隧道,增闢懷舊運行路線,來吸引海內外遊客搭乘,並具有宣揚該國文化的效果。而近百年的阿里山森林鐵道,原本即具備文化資產鐵道的特質,過去政府卻一直以交通工具的觀念經營,錯失其利基與優勢。而舊山線與阿里山森林鐵道能否浴火重生,政府應擬「文化資產鐵道法」來規範產權與財源,方是永續經營正本清源之道。參閱
本文延續下一篇 Featured Railway 觀光鐵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