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台灣一個美好未來 台灣鐵道缺了是哪一角?

本篇文章取材自環遊世界鐵道之旅   旅行的心靈手札  單元

     http://tw.myblog.yahoo.com/professor-su/article?mid=1221&prev=1224&next=1220

     http://tw.myblog.yahoo.com/professor-su/article?mid=1224&prev=1225&next=1221

 

      許台灣一個美好未來  台灣鐵道缺了是哪一角? 

   台灣鐵道真的很美,每逢花季時阿里山的蒸汽火車穿越櫻花樹下,許多旅客不約而同地拍照,那種集體迎接火車的畫面,著實令人非常感動!即使親身走過世界各國所引以為傲的鐵道路線,做了許多客觀的比較,將會發現台灣的鐵道觀光資源,真的沒有比國外差。最大的差別,只是在於現有的法律與行政體系,鐵道觀光與文化資產的位階太低無法突破,創意無法訴諸制度去實現,其實也就是台灣的交通學術體系,成了「競爭者思維」的環境,即使明知不夠專業,卻緊扣權力不放,有心人也無法發揮才能。如果我們無法從鐵道國際視野中醒思改善,台灣鐵路的國際地位,無法擺脫被邊緣化的命運。

     許多國家的鐵道很懂得利用貼心的創意,讓鐵道變得有生命,很有故事性,可以感動人心,這種不停創造感動的能力,也是日本鐵道服務業如此吸引人的魅力所在。例如東北的津輕鐵道,是一條乏人問津的地方路線,但是他們招選一批美麗的女性,作為觀光大使並擔任車長,而且在冬季行駛國鐵退役的暖爐列車,幫旅客加熱煤炭取暖兼烤魷魚,這是日本非常少有的服務,立刻吸引許多旅客前往。還有可以開窗的Torokko列車,包含北海道的美瑛富良野、京都嵯峨野觀光鐵道,全日本都有這樣的路線營運。

     又例如可以眺望列車前方風景的景觀列車,除了小田急的浪漫列車之外,後來連富士急、九州的由布DX2等列車愈來愈多。而利用鐵道拍成感人的電影更不計其數,包含電影鐵道員、佐賀的阿嬤、電視劇鈴蘭等等,讓觀光客源源不絕。我想,日本鐵道最有競爭力的一點,在於懂得去注重細節,連一個不起眼的地方,都可包裝得有聲有色,會讓人流連忘返,即使去過了還會想再去,源源不絕的創意,讓遊客感動不已。

     相較之下,台灣的公務體系要求盡忠職守,但是絕對不鼓勵創意,因為在官大學問大的制度體系中,員工的創意有時會被視為對既有制度的挑戰,如果做不好會招惹逞罰,如果做得很好,會凸顯出主事者無能,更有功高震主,職位被拔除的危險,即使不是公務體系,在民營的高鐵或捷運公司,也有一樣的官僚問題。這也是台灣鐵道的行銷,完全無法跟日本鐵道的活潑性相提並論的原因。

D51498 蒸汽火車(上)與創意便當(下)

創意是行銷的觸媒  官僚是創意的殺手

    日本JR各家會社幾乎都無異議,日本JR九州的火車造型最有創意,包含太魯閣號的原版885系,大多是水戶岡銳志的設計作品,他為JR九州設計了二十餘款列車與車站,成為JR九州行銷創意的最大功臣,為JR九州行銷的產值進帳何止數億元,在日本鐵道之旅那本書裡面九州單元有詳細介紹。不過,如果水戶岡銳志是生長在台灣,這樣創意的奇蹟,絕對不可能發生。

   假如,交通部編列了幾千萬元的鐵道行銷創意預算,恐怕會被學術團體優先拿去花掉,然後用一些行銷統計數字消化,最後得到幾本報告交差了事,如果在台灣有類似水戶岡銳志這種天才,想要改變台灣鐵道的火車使它更漂亮,第一個問題,就會有人質疑他有公務員資格嗎?即使是公務員,他的位階夠高嗎?他合乎投標廠商資格嗎?若果是行銷研究案,學界第一個關心是他有無博士學位,是副教授或是教授?否則沒資格接這個案子。因為在台灣社會,大家都關心的是那筆預算要給誰花,而不是那筆預算是否改善了社會,解決了問題,把錢花在刀口上。所以坐擁行政資源的永遠是同一批既得利益者,台灣的鐵道永遠難以進步。這也是日本鐵道學者私下告訴我,台灣人聰明又努力,但是行政制度陳腐,官大學問大,是台灣鐵道無法進步的關鍵因素。

    長久以來,在台灣鐵道就只是交通工具,沒有辦法賦予他豐富的生命與感情,但是在日本鐵道成為創意的平台與故事的舞台,例如動物與火車,看似完全不相關的東西,卻可以產生感人與趣味的連結,例如秋田大館站與東京涉谷站的忠犬八公,一隻守候主人歸來的秋田犬至死不渝,賺人熱淚之餘,不但成為車站前永恆的銅像與地標,還搬上了好萊塢電影的大螢幕,成了「忠犬小八」的傳奇。又如和歌山電鐵貴志川線的小玉貓咪站長,原本只是一隻在貴志站流連的貓,當她搖身一變成為站長,頓時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旅客從海內外源源不絕地湧入,貓咪站長與小玉電車成了行銷創意的最大功臣。

    誠然,創意是無法完全複製,但是可以透視流行與人性。有道是「創意是行銷的觸媒,官僚是創意的殺手」,目前台灣鐵道正逐步朝觀光產業導向發展,向全世界行銷台灣之美,鐵道是不可或缺的板塊。如果我們願意走出官大學問大,凡事得「曲意承歡」迎合上意,官大學問大的體制,我們能夠將世界各國鐵道成功的創意經營個案,把它有系統地整理出來,虛心地去學習別人創意成功的地方,這才是提升台灣鐵道觀光的具體作為,也才能許台灣鐵道一個美好未來。 

12 Comments

  1. 這也是為什麼台灣許多交通科系畢業的學子,沒有走向交通界這門產業。在絕大多數是公營機構,即使是民營的事業也仰賴政府補助的台灣交通產業,要能夠有交通行銷這份工作,我想我有生之年應該看不到。還好在國外生活的時候就享受到了。

  2. 煤礦博物園區老實說,真的有很多地方可以努力,將原先用電車線供電的設計改為電瓶式就讓我很不解

    捨石山的標示相當不清..台車傾倒轉台也沒有復原運轉…總之整體說來很多很多遺撼

    我心目中想見到的是當年整個煤礦運作的過程,光是圖片和影片真的很不夠… 希望可以再努力!!

  3. 行政體系問題雖然明顯,但一般民眾根本難改變~ 這樣下去真不知該怎麼辦~
    真的很羨慕日本的鐵道文化如此多元~

    蘇老師,你好
    我是就讀彰化高中的徐志穎
    之前在高鐵營隊中聽到您的課到現在還是難忘
    尤其是一整排的模型
    我們學校在最近舉行一個活動-去北海道踏查研究
    大概是三月會出團
    但要提出一個完整的研究報告
    我希望可以從鐵道方面著手
    而想要以"JR北海道對鐵路的行銷"做研究主題(JR北海道的吉祥物真的好可愛)
    進而比較台灣的鐵路行銷
    但卻不知從何做起(經驗太少)
    而要如何聯絡日本當地也十分頭疼
    也怕做出來沒深度
    蘇老師
    請問我該如何下手?
    還有拿阿里山做比較適當嗎?
    斗膽向蘇老師詢問~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