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 鐵路節的文資課題

台南火車站 - 台灣鐵道之美(台鐵車站篇)

2022年 鐵路節值得深思的文資課題

自由廣場》135年老店的文資意識        ◎ 陳建竹    (作者為台灣鐵道暨國土規劃學會理事)

https://talk.ltn.com.tw/article/paper/1522247 

   臺鐵局在歡度六月九日鐵路節暨一百卅五周年時,轄下的有形文化資產也分別有兩件大事,一是位於彰化的扇形車庫啟用百年紀念,另一則是臺南車站建築修復工程未依文資法規定施工,慘遭承攬廠商破壞之憾事。

    彰化扇庫及臺南車站改建工程,分別於一九二二(大正十一)年及一九三六(昭和十一)年完成後啟用至今,都極具鐵道文化資產保存之珍貴價值。

    然而,就在鐵路節前夕,歷經多年古蹟修復工程仍未完工的臺南車站,被媒體爆料出承攬廠商未依文資法規定施作,擅自變更工法,且將車站建物外牆部分日本時期磁磚及具特色窗台敲除、二樓原鐵道飯店具歷史感的衛浴設備佚失或丟棄,造成無法原物修復之誇張憾事。車站隸屬臺鐵局管理,修復工程經文資審議通過後實施。但整個錯誤修復的過程,凸顯出承包商對古蹟修復工法認知及現場施工方法的嚴重偏差、監督單位的工程監督機制失能,以及發包單位在工程履約過程中未能確實做好督導及查核,造成古蹟難以彌補的損失。

歷經多年古蹟修復工程仍未完工的臺南車站,被媒體爆料出承攬廠商未依文資法規定施作,擅自變更工法,造成無法原物修復的憾事。(本報資料照)

     同樣已被列為古蹟的彰化扇庫,其保存的命運與臺南車站有部分相似。一九九四年底,臺鐵局以興建電車維修車庫為由,已發包完成準備拆除彰化扇庫,幸好民間愛好鐵道文化人士串聯及聯手時任立委的翁金珠女士,並肩站在扇庫前力抗怪手,幾經折衝下,才讓扇庫免於遭到毒手。 (參閱 彰化扇形車庫 樂見列為國定古蹟 )

    相同的,一九九六年因南鐵地下化計畫已漸成形,臺南車站曾被考慮拆除改建成商業大樓,相關訊息被在地的鐵道作家蘇昭旭先生與成功大學師生們知道後,爭相奔走呼籲保存舊車站之重要性,最終車站得以倖存。

    這兩處鐵道古蹟好不容易躲過天災人禍得以留得百年身,盼臺鐵及相關權責管理機關更應記取臺南車站因修復不當衍生的慘痛教訓,建議及早針對彰化扇庫的建築構件、基本測繪資料、操作原理及歷史文化資產陳述等作業,作未來修復全盤規劃與準備。

(作者為台灣鐵道暨國土規劃學會理事)

台南火車站古蹟遭毀,鐵路節蒙塵!

 〈中華日報社論〉 https://www.cdns.com.tw/articles/600328

    今天是六月九日鐵路節,適逢台灣鐵路成立一百三十五週年,原本應是一個莊嚴肅穆的日子。然而,台灣鐵路的大環境,卻已大不如前;這個重大節日的光采與意義,也已大不如前。

    談到鐵路節由來,可以溯至一八八一年,中國大陸從唐山到胥各莊十公里的路線,奠定中國鐵道為標準軌距一四三五釐米,並選擇在一八八一年六月九日開始鋪軌,為中國鐵道開工紀念日。台鐵據此在一九六五年核定鐵路節這個節日。

    到了一九八七年六月九日鐵路節,台鐵慶祝台灣鐵路百年,鐵路節的週年,以劉銘傳一八八七年開工算起,六月九日依然保留,劉銘傳為台灣鐵道之父。因此,過去我們的政府,遵守中華民民國憲法,恪遵中華民國的法統,台灣就是中華民國的一部分,與中國大陸的領土不可分割,故制定鐵路節,本無疑義。

    但是隨著時代的演變,有年輕的網紅鐵道總編輯,認為台灣本應屬於日本的領土,與中國無關,倡議廢除鐵路節,也廢除劉銘傳,要以日本人長谷川謹介為台灣鐵道之父。國立台灣博物館的展覽內容,也跟風修改,改尊長谷川謹介為台灣鐵道之父,引起社會軒然大波。

    簡言之,這是當前台灣仇中媚日,教育失敗下的產物。若干年輕人為了個人私心,悖離法統,以圖消滅中華民國,本應匡正。政府機關卻不敢把關,任其大放厥辭,讓鐵道先賢情何以堪。

    其次,台灣鐵道篳路藍縷,建設何其不易,若無民國六十年代孫運璿的高瞻遠矚,與榮工處榮民的戮力血汗,何以有一九七九年台灣西部鐵路電氣化、一九八0年北迴鐵路通車。然而,一九八0年代開始台灣變得富裕,土地價格飛漲,國民享受鐵路現代化的成果,卻不知當飲水思源。

     於是,有交通學者提出備受爭議的「縫合理論」,主張唯有消除鐵路,才能成就偉大的都市。從此,台灣各大都市以此為理論依據,開始流行鐵路地下化,鐵路基礎設施大量消失,鐵路運量大減,防災性變得脆弱不堪,許多鐵道古蹟被迫停用與拆除。而政府有了撥用鐵路土地正當性,給財團進行土地開發,鐵路改建也成為台灣每逢選舉,必開的政策支票。縫合理論屢被質疑是政商勾結、操作土地開發的最大基礎。

    如今,在這樣的鐵路改建浪潮之下,都市土地價格飛漲,年輕人根本買不起房子。土地的正義被忽略,鐵路交通的功能被弱化,社會變得更加貧富懸殊,這絕對不是一個公平、正義、均富社會該有的現象。

    近期,台南火車站,一座一九三六年的鐵路古蹟,包商竟在缺乏監督機制下,將其內部嚴重破壞。更遑論先前發現的蒸汽機車加水塔,在還沒來得及保存之前就急著拆除,令人惋惜。而台南火車站在地下化工程發現的古老轉車台遺構,若干歷史古蹟,也在缺乏社會關注下,失去保存與再生的機會。對於台南這樣一個文化古都而言,只要開發卻罔顧歷史,毋寧是無言的諷刺。

    就事論事,今日的台灣鐵道,已陷入一種急功近利,忘本背根的淺碟文化,這是今日諸多鐵路憾事不停發生的主因,也是整個問題的核心,鐵路改革也絕非公司化可以徹底翻轉。

   今日鐵路節,如果我們對這個節日能有所期待,無非是希望政府重視鐵路傳承的大器,重拾中華民國鐵路節,找回該有的神聖意義與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