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南北千里路 中國鐵道大崛起
發現中國鐵道新視野 I 發現中國鐵道新視野 II 發現中國鐵道新視野 III
取材自這三本書的序言
您了解中國的鐵道嗎?
今日中國擁有全球第二大鐵道路網,里程僅次於美國,
世界海拔最高的鐵路在中國,
世界最大的高速鐵路網,世界高鐵營運速度最快,
世界大眾捷運都市總數目多的國家,都是中國,
大江南北千里路,中國鐵道大崛起,雄踞全球。
但是,您願意相信這些事實嗎?
以上問題,相信對多數台灣民眾而言,答案不會是肯定的,尤其在歷經2020年的『新冠肺炎』病毒風暴之後,台灣民眾對於關於中國的相關問題,都會帶有成見的排斥。但是,如果您願意暫時拋下成見與偏見,一起面對事實,我們回顧中國與台灣的鐵道史,海峽兩岸的鐵道,有著密不可分的歷史情節,對於台灣民眾而言,這是面對歷史不能忽略的一頁。
理性面對是解決問題的癥結。我們試著把中國這個名詞的「地理格局」放大,中國不是指對岸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而已,而是使用共同語言中文、共同歷史的華夏兒女、炎黃子孫,也包含中華民國台灣。
我們試著把中國這個名詞的「時間格局」放大,中國包含現在海峽兩岸分治的中國,更包含過去歷史上的中國,炎黃堯舜秦漢唐宋元明清的中國,海峽兩岸乃至全球華人,歷史地理課本的共同交集,大家所同屬的一個世界文明古國,China中國。
首先,在歷史人物部分,從台灣的劉銘傳到中國的詹天佑,都是在清代,為鐵路建設寫下了不朽的史頁。其次,在歷史事件部分,從1894年的甲午戰爭到1904年的日俄戰爭,都是在戰爭以後,對兩岸鐵路發展,留下了深遠的影響。
1894年,清廷甲午戰爭戰敗,1895 年台灣交由日本統治,台灣進入了五十年的日治時期。1899年至1908年,日本完成台灣西部縱貫線鐵路,開啟了台灣鐵路營運的歷史新頁,無可否認地,日本對台灣鐵路的建設發展,對台灣鐵路的現代化影響至深。
1904年,十年後在中國東北,日俄戰爭爆發,1905年戰爭結束,中國東北成為日本的勢力範圍,並且佔領了大連,開啟了大連四十年的日本統治歲月。這也是舊大連火車站與舊台北火車站,包含的街道與歷史建築,有高度相似的主因。海峽兩岸的鐵道歷史,有前人建設的艱辛,也有戰爭歷史的遺跡,這正是兩岸鐵道史共同的一頁。
1906年,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成立,中國的東北,進入了滿鐵時代。鐵道建設主導權,從俄國轉落日本的手中。日本以標準軌距建設東北地區,並修改中東鐵路南支線,長春至旅順的軌距,使其標準軌化。此時満州鐵道蒸汽機車的編號規則,對後來影響極深,這套作業規則,一直到1949年新中國誕生才告一段落。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日軍攻擊瀋陽,並取得整個東北,扶持偽政權滿州國。此時中國東北的鐵道建設,沿襲昔日滿鐵時代的建設基礎,許多蒸汽機車也急遽成長。最有名的故事,莫過於1934年亞洲速度最快的火車亞細亞號,成為世界鐵道史上重要的一頁。
1949年之後,海峽兩岸分治,成了歷史的事實。兩岸曾經處於劍拔弩張的狀態,期待統一對方,火車名稱曾經是「光華、自強、莒光、復興」等等,在那個反共抗俄的年代,這樣的名稱有其歷史意涵。在海峽的對岸中國,他們的火車也有這種政治文化,蒸汽火車名稱有「勝利、前進、解放、上游」等等,當年兩岸的柴電機車前方,習慣性要有的V形線條,代表勝利Victory。無疑地,這些故事,都是當代的背景使然,與歷史的寫照,這是兩岸鐵道史分隔的一頁。
1990年代開始,台灣解嚴,中國開放,兩岸火車的名稱,不約而同,都進化了。2007年中國出現「和諧號」,台灣出現「太魯閣號」,海峽兩岸,開始有社會導向與觀光導向的火車名稱,不再那樣嚴肅刻版,原來火車的名稱,真的是社會氛圍與時代背景的一面鏡子。儘管海峽兩岸的鐵道名辭,有許多的不同,這是兩岸分隔許久的文化差異。不過,無論台灣與中國有多少差異,有一點絕對是共通的,6月9日的鐵路節,是台灣與中國,海峽兩岸共通的鐵路節。
原來,從劉銘傳到詹天佑,都是在清代,為鐵路建設寫下了不朽的史頁,
從甲午到日俄戰爭,都是在戰後,對鐵路發展留下了深遠的影響,
有前人建設的艱辛,也有戰爭歷史的遺跡,
這正是海峽兩岸鐵道史共同的一頁。
綜觀今日,中國鐵道已經是全球第二大鐵道路網,並穩居世界海拔最高的鐵路,世界最大的高鐵路網,世界大眾捷運都市總數目多的國家。不論鐵路是『與天爭高』,還是『與風競速』,中國鐵道的建設與成就,已經大到了不能忽視的程度了。不論你願不願意去了解,中國還是繼續在發展進步中,而且對全球鐵道的影響力愈來愈大,這不可能被忽略啊!這也是過去我們所忽略的中國鐵道新視野,The New vision of Modern Chinese Railway。
如今,隨著海峽兩岸交流的頻繁,台灣民眾來到中國旅行的人次愈來愈多,搭乘火車、地鐵等交通運輸工具的機會大增,鐵道相關名詞與旅行常識,因為文化背景的差異,而有所不同。然而,我們都是平凡人,常人因為不了解而有誤解,因為有誤解而有成見,因為有成見而有衝突,因為資訊不足,使得兩岸人民,在「各自解讀」的封閉世界裡。所以,讓我們真的去了解對岸中國的鐵道,打開這個封閉的世界,讓我們因為了解、理解,得到知識與成長,這是一件多麼重要的事,從而化解成見,避免衝突,這也是多麼大的一件功德。
於是從2006年,我開始投入中國鐵道火車百科的研究與籌劃工作,經過十年的沉潛與耕耘,2015年先針對中國鐵道車輛的部分,出版第一集與第二集。但是,中國鐵道博大精深,它的內容太多,絕對不是兩本書所能寫完的。於是,我還是義無反顧,針對中國鐵道旅行的歷史與地理領域,繼續出版中國鐵道火車百科未完成的部分,第三集原名為中國鐵道經典之旅,後來改名中國鐵道新視野,繼續把這個套書完成。
本系列套書共分成三冊,依照這十五年來,我在中國的實地經驗,我精選了三條中國鐵道經典之旅,各寫了三篇遊記,分別是『天路篇』青藏鐵路大旅行,『絲路篇』 蘭新鐵路大旅行,『俄路篇』 西伯利亞鐵路大旅行,這三條都是聞名全世界的鐵道之旅,值得國人實地去體驗搭乘,以及中國的城際鐵路,沿著鐵道尋訪古蹟名勝觀光之旅,以及成為鐵道系列第一冊。
除此之外,針對中國鐵道最為知名的兩項世界第一,【高速鐵路】與【高原鐵路】;中國八縱八橫高鐵之旅,中國翻山越嶺鐵道之旅,設獨立的章節。尤其是最新崛起的中國高速鐵路,【高鐵動車】有許多新車的車輛更新,例如新的復興號與和諧號等等,成為鐵道系列第二冊。
最後一部分是比較輕鬆的單元,針對中國的城市旅遊,【搭地鐵遊中國】;中國城市軌道觀光之旅,我挑選出許多旅遊主題,透過手繪地圖,推薦給大家。書中最後並推荐8個私房景點之旅,【登高望遠】絕對是攝影的好景點,可以登高望遠看火車,絕景君臨天下,以饗讀者。還有中國鐵道文化資產,窄軌鐵道與觀光鐵道蒸汽火車,成為鐵道系列第三冊。
如今2020年,一轉眼已經5年過去了,在台灣當前反中的情緒之下,中國鐵道火車百科這套書,銷售不佳,絕對是可想而知的。這樣的結果,當然會造成第三集難產,被縮減頁數,許多內容因為版面限縮,最後被出版社所放棄,這是我心理非常遺憾的事情。尤其,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嚴重的當下,台灣仇中的意識高漲,這本書談中國鐵道的建樹,無論多麼理性的中懇之見,一定會被網軍所圍剿,也是我必須面對的困境。因為,我真的認為這本書的內容很精采,中國鐵道九大章節,天路青藏、絲路蘭新、西伯利亞、高鐵動車、高速鐵路、高原鐵路 城際鐵路、城市地鐵、登高望遠,中國鐵道它應該是全球鐵道智庫的一環,它不應該因為與台灣社會主流利益不合而被放棄,因此這本發現中國鐵道新視野,也納入我鐵道智庫全書的最後一集。
但是,不論大環境如何惡劣,這五年來,我家裡面對老病生離死別,情緒的悲慟,健康的崩潰,讓我根本很難完成它,可是我並沒有因此放棄。我相信,寫書是淬煉一個人真誠的靈魂,就是大環境有這麼多不友善的因素,專家學者調查研究,求真求善,無利可圖,要說真話,承受痛苦,才能考驗一個學者他真誠的理想與風骨。所以,儘管多年來的努力血本無歸,最終在沒有出版社願意支持出版之下,我選擇自費編排,用我的博物館名義發行,自費出版電子書,讓讀者大開眼界,發現中國鐵道新視野。
歷史上名留青史的學者,在世多數是處境淒涼的,他們不追逐流行,不結黨徇私,胸有成竹,心有定見,縱三人成虎,不隨之起舞,默默淬煉自己,而成千秋之筆。然而,人生無常,往往時局的難料,讓自己掉入了火坑,例如司馬遷,蘇軾,歐陽修,王陽明,林則徐,一生皆是如此,逢苦難而堅定不移,氣節風骨長存。而編字典與工具書的學者,心中要有一把尺,不可以有分別心,一筆而定千秋,用心豈可不慎。雖然,專業領域永遠是曲高和寡的,誠如第一集與第二集的標題所言,鐵道建設,裨益民生,大國重器,器重山河,文章千秋事,得失方寸心,無愧在己,無憾求天,在鐵道專業領域,我的一生,最終能夠完成這套15冊 鐵道智庫全書,流傳後世,我真的也沒有什麼遺憾了。
期待本書的誕生,理解兩岸鐵道的發展與異同,
用瞭解代替對立,以化解兩岸鐵道文化的歧異,
誠如先前兩集所言,大國重器,器重山河,鐵道建設,裨益民生,
三本書的核心價值,始終一致不變,
我們一起用知性與理性,打開中國鐵道視野的大格局,
發現前所未有的中國鐵道新視野。
蘇昭旭 謹識
(本書除特別註明者外,圖片為作者所攝)
附錄 中國鐵道火車百科 重點回顧
老師您好!
請問這三本電子書會是您的收官之作嗎??看您寫的序感覺是這樣;您的所有作品我都有收集呢!不管是2008前後還是政府出版品;這三本書不能能變成實體書真的很可惜!!如果有朝一日真能成實體書我一定還是會入手!!
最後感謝您對台灣鐵道文化的知識和傳承付出那麼多心力!真的很讓人感動!祝您身體健康;事事順心!
我也是如此期待 感謝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