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靜氣論前瞻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2015年 普悠瑪在花東線 關山高架橋 - 台灣鐵道之美(普悠瑪主題)

平心靜氣論前瞻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本文延續自    翻轉白吃的午餐 鄭重推薦高希均教授的好書

 

2017年最大的一個社會議題,就是政府數千億大餅的前瞻軌道計畫,

引發了藍綠衝突與社會對立,民怨載道的不認同。

其實,前瞻計畫的軌道建設,並非完全不好,

裡面也有好的建設在內,不能一概抹滅與推翻。

但是讓我們平心靜氣論前瞻,最大的問題,在於漠視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1.沒有內部自償的財務深淵,全台灣各縣市鐵路地下化與高架化,乃首當其衝。

 

試想全台灣各縣市都在流行鐵路大改建,地下化與高架化花費數千億元,我們搭台鐵的火車票價,並沒有因此而提高,這即是只有投資卻沒有收益,內部自償為零的空洞政策,沒有票箱收益去回饋建設成本。更何況在台灣的建設,只要先發包執行,後續再追加預算,所以都是以少報多,先做再說,至於後續可以直逼上兆的預算,層層疊疊讓政府債台高築,瀕臨破產的財務深淵,則被漠視不顧。

既然如此,為何非做不可? 別忘了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鐵路地下化與高架化的真正受益者,乃是透過鐵路改建之後的都更,炒作都市土地增值,政客與建商之間的利益綁樁交易兌現。土地增值乃外部自償,納稅義務人未受其利,反受土地增值稅增之害,炒房炒地,下一代更買不起房,買了則不敢生孩子,受房貸之苦,鏈鎖反應,造成貧富懸殊,富者愈富,貧者愈貧。至於改善交通消除平交道等安全問題,台灣數十年前,即可以用陸橋與地下道解決,政客則是故意不提,否則即是擋人財路。

結果,我們用最昂貴的方式,解決最簡單的安全問題,別忘了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債台高築這是會付出社會成本的,只是發生在將來,而且是我們可憐的下一代在承受。

 

2.自相矛盾的政策衝突,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結果全盤皆輸。

 

自從政府訴諸民意追求綠電能源,核電廠逐步停機,台灣的電力備用容量已經不足,已經是不爭的事實。然而各縣市都在流行鐵路大改建,環島鐵路雙線與電氣化,蓋捷運又蓋輕軌,建設綠色的公共運輸,全部都是電聯車,用電的需求勢必大增,鐵路地下化區間還有照明與通風問題,對於用電的需求與穩定,絕對是有增無減。因此追求綠電能源政策是對的,建設綠色的公共運輸政策也是對的,但是兩個同時擺在一起,形成自相矛盾的政策衝突,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結果全盤皆輸。

此外,鐵路地下化區間一旦停電,電聯車並非如平面與高架化路段,旅客可以在開放的空間中進行疏散,殊不知在地下化區間停電,電車停駛,空調停擺,旅客得自行掙脫悶熱的車廂,在地下道尋找緊急出口,這將會是一場噩夢。2000年底,北台灣曾經發生過一次案例,當時政治人物便以此為由,逼迫台鐵局長陳德沛下台負責。未來台灣鐵路地下化區間大幅增加,抗災性變差,停電、洪水加上地震頻仍,無疑地台灣鐵路的行車風險將大幅增加。

鐵路地下化用安全的理由包裝,卻刻意忽略其它更高額的風險代價,別忘了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3. 前瞻是洞悉未來需求,先天下之憂而憂,洪水未至而築渠已成。

 

問世間前瞻為何物? 前瞻兩字乃洞悉未來需求,先天下之憂而憂,洪水未至而築渠已成。我相信前瞻計畫,有它福國利民的宗旨在,不應該為反對而反對,然而政府制定政策時,我們真的前瞻了嗎? 我們是否洞悉未來台灣二三十年的生活環境,會是甚麼樣子?  再依照這個需求,制定遠見的政策,這才是前瞻。

平心而論,未來二三十年的台灣會是人口逐步減少,高齡化與少子化,稅收與勞動力同時減少,需要長照與育幼的社會資源,老年人口大幅度增加,當然我們需要更多的公共運輸。未來二三十年的台灣,經濟發展趨緩與自動化科技普及,我們需要落實技術人才培育重質不重量,而非大量製造純學術的文憑。同時因應全球氣候變遷與大自然的反撲,還有糧食短缺的風險,我們準備好了嗎?  交通運輸要考量抗災能力,甚而面對戰爭的破壞,復原的能力都該評估在內。但是眼前政府的前瞻建設,似乎還停留在二十年前台灣錢淹腳目,人口快速增加的年代,建設不合未來需求,這個落差才是專家學者的憂心所在。

 

因此我們平心靜氣論前瞻軌道建設,裡面也有好的建設在內,不能一概抹滅與推翻。例如台灣環島鐵路雙線與電氣化,阿里 鐵路隧道工程,是求整個公共運輸系統軌道的連貫與完整,有它的必要性。其次如都市捷運與輕軌的建設,是強化都市的公共運輸機能,雖然很可能虧本,至少還有票箱收入補貼。但是,那些內部自償為零,風險成本極高鐵路立體化,能說是一種過時的流行,尤其是鐵路地下化,地震洪水一來全毀,面對戰爭破壞復原能力很差,真的是不要再做了。

 

回歸中道,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建設不可只論其利而忽略其弊,

 

別忘了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本文誠心歡迎認同者自由引用與轉貼)

 相關文章延伸閱讀:

為政者見眾生,鐵道即是人道 

前瞻建設 讓傳統鐵路的基礎設施陸續消失 

台灣沒有自主性的軌道產業技術

軌道建設表相普及化與實質稀釋化

鐵路高架化與地下化是錯誤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