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鐵路宜活化經營 不應輕言停駛
本文針對這篇似是而非的文章 立即做出回應
蘋中信:阿里山火車應該停駛 劉克襄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51022/36855150/?utm_source=FB
原本預計於今年12月25日全線通車的阿里山鐵路,
從奮起湖到阿里山路段通車,因為屏遮那路段的隧道崩塌,而功虧一簣。
對於長年關心阿里山鐵路的朋友,無非是心痛的一頁。
其實,情況並非如媒體報導如此地悲觀,
這次的崩塌與2009年莫拉克風災有很大的不同,
莫拉克災是全面性的破壞,將近404處的路線損壞,
以至於全面停駛,整修曠日廢時,
而杜鵑颱風則是破壞1處,在42號隧道發生穿透性的崩塌,
整修不難,只是得花時間。
從嘉義到奮起湖路段,台鐵維持正常營運,完全不受影響,
而從奮起湖到十字路的路線,路線也都一切正常,可以通車,
從阿里山到二萬坪,之字形路段到第一分道,路線也都一切正常,可以通車,
唯一中斷掉的就從十字路到屏遮那這一段,只是影響年底全線通車而已。
全長72.8公里的阿里山森林鐵路本線,能夠正常營運的路段佔絕大多數,
絕對不會因為一處崩塌,而要求全線停駛,這是捨本逐末,因噎廢食。
其實,林務局與台鐵局從來都不曾說過,要放棄阿里山鐵路,
我多次以委員的身分跟課長研究討論,把經營與維修分開即可解決這個問題,
首先,阿里山鐵路從十字路到阿里山,可以用公路接駁的方式,
明白阿里山鐵路百年歷史的人都知道,這樣的應變方式已經有很多次的紀錄,
絕非是特例或是首例。
其次,就是以活化經營的方式,
用區間精彩代替全線走完,
A.以郵輪式列車的行駛竹崎到奮起湖區間,體驗獨立山螺旋線路段,
B.以郵輪式列車的行駛多林到奮起湖區間,體驗暖帶林的風景路段,
C.以郵輪式列車的行駛第一分道到神木區間,體驗之字形的風景路段,
維持基本的營業收入,比何時能全線通車,更有意義。
由於相關配套尚未定案,這也是在杜鵑颱風之後,我選擇沉默的原因,
身為學者專家,洞見觀瞻,一言興邦,一言喪邦,發言豈可不謹慎?
結論
阿里山森林鐵路絕不是永遠在花錢修,永遠修不完的無底洞,
也不是只有花錢修,卻始終修不好,沒有營收進帳的鐵路,
鐵路支線營收佔高達八成五的比例,每年車票進帳上億元,
尚且不包含阿里山森林遊樂區門票高達數億的營收,
利用支線與區間營運(嘉義到奮起湖),經營依然有聲有色!
我是績效考核委員,手邊都有林務局與台鐵的統計簡報文件為證,
其實能否全線通車,象徵意義比較大,對整體營收影響不大,
然而颱風來,中斷一處,就奢言要鐵路全面停駛,甚至走入歷史,
若是裁撤阿里山鐵路的營運單位,更是影響數百員工的家庭生計,
這樣的曲解事實的論述,對這條百年的阿里山鐵路而言,實在很不公平!
更何況他是台灣最具國際知名度的世界遺產潛力點,豈可只以交通工具淺薄觀之?
如果以停駛鐵路作為尊重生態與自然的作法,
那麼對於山林破壞更大的公路,可以封閉嗎?
不能同一件事情有兩套標準,只挑弱勢者下手。
後記
今天我接到許多關心的電話,希望針對這篇文章做出回應,尤其這個標題,
我認識劉克襄先生二十多年,他博學多聞,立意良好,立論確實有其見地,
只是可惜在基礎資料收集略有不足,若能在發文以前先詢問過相關單位,
了解實際情況之後,再投書媒體,即可避免造成社會視聽的誤導與傷害,
避免聳動負面的標題,與作者原本的內文立意差距甚遠,那就更完美了!
針對阿里山鐵路 後續的文章
(歡迎網友自由轉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