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字 每張圖都是愛 珍惜消失的鐵道記憶
本文取材自《台灣鐵道經典之旅 地方鐵路篇》的後記
上面這張圖,您知道這是台灣的哪裡嗎?
答案是嘉義車站,台鐵CT270型蒸汽機車正牽引普通車進站。時間是民國五十二年,嘉義車站的地下道正在施工中,從通往北港線的跨站天橋所攝影。天橋如今還在。
這張圖的背後,有著一段故事。
曾經有那麼一年,我在逛東京的神保町的舊書攤,翻閱著鐵道的舊書。我才發現,原來我跟致文兄的書,早已經賣到日本東京這裡來。我來這裡尋找台灣鐵道的記憶,找到ㄧ本1967年世界的汽車(蒸汽機車)之旅,我翻開書裡面,看到這一張圖,眼眶不禁泛紅,當下不問價格,就是買下來。
我是民國56年出生於嘉義,也就是這本書出版的那一年出生。從兩歲左右開始,就是跟父親一起到嘉義車站看火車,這張照片右下方即是出口的位置,即是孩童時期跟父親看火車的地方。當時要不是站在出口的欄杆外,欣賞蒸汽火車進站的身影,就是買票站到蒸汽火車停靠的第一車位置,仰望他龐大的身軀,呼吸他噴出的白色氣體,他的熱度宛如內心的溫度。
民國六十年代,早上7:00有一班南下普通車,我經常跟父母搭這班火車,從嘉義到台南,這張照片讓我勾起了四十年前的回憶。當時小朋友看蒸汽火車,哪有不興奮的? 小孩子都是往前衝,大人拼命拉住小孩怕危險。小孩看完火車一班又一班,永遠不嫌少,就是要多看一班再回家。最後大人已經累翻了,孩子還是很興奮,你才會想到自己小時候,父母親養育子女的辛苦。這種經驗,除非當過父親,帶過孩子,否則很難體會。
民國87年,我父親過世了,從那年開始,我的第一本書問世。我把對父親的懷念,偷偷藏在第一本書裡面,也把這份感情,偷偷畫在書本裡面。封面的畫作,就是小孩子仰望蒸汽火車的角度。 (詳細請參閱這篇文章 最初的願望 一生的努力 永遠的回饋。)
只是沒想到,原來這樣的生命經驗,許多人都有。
原來火車伴隨許多人一生的成長,我用繪畫與寫作製成工具書,讓有一樣感動經驗的人們,透過這些書,記憶不會消失。誰知這條路一走,就是一輩子,已經完成三十幾本書。
四十多年過去了,年近半百的我,每次回到嘉義車站,我總是習慣性地走到第一月台第一車的位置,當年跟父親看火車的地方,回眸,望向出口。雖然我知道,那一切都不會再回來,但是,情不自禁。若是看到有祖孫或父子在那裡徘徊看火車,總讓我會心一笑。
原來,鐵道之愛,無需言語,這樣的愛,也會傳承。
因此,為何我反對過度的開發,拆除車站機廠,廢除扇形車庫,舉債花大錢,大搞鐵路地下化,理由無它,讓鄉愁記憶留一點根。
當異鄉遊子回到故鄉,站在火車站,原本記憶中的熟悉,如今為何是如此陌生? 原來,那一切都不見了,原是故鄉成異鄉,失根的記憶,那種漠然與失落,不是蓋一個新的高架或地下新車站,所能填補的。
如今,台灣有多少車站改建,多少遊子浩歎,原是故鄉成異鄉的心情?
這些年我透過圖書出版,到2014年為止寫了三十四本書,我一直在鼓吹的鐵道文化保存,鐵道知識推廣,包含推動國家鐵道博物館,蒸汽機車復駛,不是為了個人的喜好。我只是希望透過些許的影響力,讓鐵道記憶不要失根,讓鐵道之愛得以傳承!
曾經在演講場合,遇見一個嘉大附小的實習女老師,她說她從小看我的書長大,我很好奇,那是您幾歲時的印象?她說她讀幼稚園,收藏1996年我的人生第一份出版品,台灣鐵道懷舊之旅。當下我感動莫名,向她道謝,驀然回首,投入著作,時光荏苒十八年過去了,原來我已經不再年輕。
這些年來,類似的際遇愈來愈多,每當碰到有人跟我說,我從小讀您的書長大,不論您是從幼稚園,國小,國中,高中,還是大學,甚至穿越兩代,父子拿著前後差十幾年的書來簽名。我總是情不自禁地向讀者鞠躬,我心中想說的話是:
感恩的心,感謝有您,讓我的人生沒有白活。
讓鐵道知識落實到科普教育,成為國民教育的一部份,
讓每一個喜歡火車的心靈,不分年齡,貧富貴賤,都能受到尊重。
不論您是否喜歡火車,相機是否專業,知識是否豐沛,
緣其初心,能保有內心深處最原始的感動,才是最珍貴的美好。
這是我創作之初最原始的願望,也是我人生最終的使命。
如果這些圖書,曾經陪伴您一起「成長」,
如果這些畫作,曾經帶給您一份「感動」,
如果這些火車,曾經烙印您一段「記憶」,
讓我說聲「感謝」,謝謝您給了我舞台。
您的參與,也是我的成長,感動,與記憶的一部份。
因為,每個字,每張圖都是愛。
讓我們共同「珍藏」與「珍惜」,
本篇文章節錄自 台灣鐵道經典之旅 地方鐵路篇的後記
每個字 每張圖 都是愛 珍惜消失的鐵道記憶
本文延伸閱讀的真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