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能否想像,這是電氣化後的花東線,高架的軌道長城,火車穿越花東縱谷之美。這是2014年的3月,關山至瑞源間的高架路段。
(資料來源) 台鐵 翁惠平 記得我們有約,一起紀錄歷史
為辦理本局新購136輛傾斜式電車組,花東線第一趟試駛需要,指定日期加開新自強號(編組:TEMU2031+TEMU2032)測試列車暨有關行車事項:
試車速度:PP自強速行駛,上、下行各站月台通過速度限制時速
試車日期:
試車區間:
8794次:花蓮(09:09開)-壽豐(09:26到、09:30開)-光復(10:11到、10:22開)-玉里(11:07到、11:10開)-關山(11:58到、12:07開)-臺東(12:35到)。
8795次:臺東(15:08開)-池上(15:46到、15:48開)-瑞穗(16:32到、16:34開)-鳳林(17:04到、17:05開)-吉安(17:32到、17:33開)-花蓮(17:38到)。
民國103年4月18日,普悠瑪號傾斜式電聯車,花東線第一趟試行駛,從花蓮至台東全程。這是普悠瑪號通過德高陸橋下,關山至海端之間的精采畫面。
台東線的美景回顧 花東縱谷的田園交響曲
台東線這個名稱原自於日治時期,簡稱東線鐵路,台鐵網頁也統一稱呼,不過多數人仍稱之為花東線。花東線顧名思義即從花蓮到臺東,自日治時期1910年動工,最初從花蓮港舖設至玉里,長
東線鐵路在日治時期,為了節省施工經費,以窄軌762公厘的軌距修築,但仍保留1067公厘軌距的路線標準,民國57年起全面柴油化,當時的黃皮仔雖然是窄軌火車,最高速卻能以80公里/時奔馳,花蓮台東之間最快以3小時10分走完全程。然而,東線後期考慮到環島路網的銜接問題,故在民國60年代逐步進行拓寬工程,民國
民國80年臺灣環島鐵路網完成之初,只剩東部幹線尚未電氣化,包含宜蘭線、北迴線、台東線、南迴線、屏東線後段。而花東線的原始景觀最完整,不但沒有電氣化,而且只有單軌,仍然沿用最古老的「電氣路牌閉塞」方式行車,仍保有環島鐵路最後的「臂木式號誌」,無疑地成為台灣鐵路最美麗的「鐵道後花園」。
在東線的鐵道後花園,不論您是坐在左邊或是右邊的座位,都可欣賞到美麗的高山綠野,因為火車沿著花東縱谷奔馳而下,右邊是雄偉的中央山脈,左邊的巍峨的海岸山脈。綠意平疇,遠山遙映,那種置身青山綠野放眼遼闊的舒暢與感動,非親身體會難以形容。花東線火車的車窗,更是一幅幅美麗的「田園風情畫」,讓旅客一路乘坐欣賞,所以搭乘花東線鐵路去旅行,其目的地不在終點,而在過程。民國89年東線開始流行種植油菜花海,更是每年冬季必然駐足的焦點,而其他季節則用波斯菊來代替。民國90年起,隨著數位相機與網路普及化,火車穿越油菜花與波斯菊花海,在旅人的相機快門中,譜寫下多少花東縱谷的田園好風景。
然而好景不常,這樣的原始風景,由於東線鐵路的現代化工程,一步步在褪色之中,東線的臂木式號誌與拋接路牌,在民國92年起裝設ABS號誌與CTC化之後己經取銷。往後十年,隨著東線鐵路改善工程的進度,這份改變的恐懼和疑慮,也成為東線值得當下一遊,那種捨不得逝去,用心珍惜的深切渴望。不過,在第三階段的東線鐵路,鐵路電氣化來臨之前,仍然有一些小確幸,原本在民國99年底,東線的普快車停駛,後來因為DR2700型白鐵故障,只好繼續延用,包含4672次,4681次,4684次三班車,一直延續至民國103年6月底東線鐵路電氣化完工通車為止。包含DR2700型白鐵(光華號),也即將在此刻寫下最後的尾聲。
我想,二十多年來看台灣鐵路的變遷,教人不勝感慨。也許,鐵路電氣化成為現代化過程的必然選項,別無選擇。還記得過去十年,有人為家鄉的木造車站被拆毀而難過,為宜蘭線與北迴線鐵路電氣化景觀而愁,恐怕後代子孫永遠不懂從大里的月台望海,從崇德看清水斷崖,是怎樣的碧海藍天,沒有電桿電車線雜物交錯的天際,是怎麼樣無垠的「海闊天空」!只是如今,這樣的遺憾猶如浪潮,已經淹到了花東線;後代的子孫很難想像,沒有電氣化的山里站,風景多麼地令人感動。而電氣化下一步進逼,就是南迴線了。
坦白說,我們不能緊抓著時代進步的巨輪不走,也不能用鐵道後花園界定東部鐵路只能懷舊,不可以現代化的偏見認定。誠然,時代進步的巨輪滾動,是忽略了民眾對鐵路的感情也好,過去總得割捨,毀棄已然毀棄,感傷於事無補,鐵路就是得這樣建設進步下去。對於那些曾經存在而如今消逝的一切感傷,不如更積極地把握現在,再不珍惜現在,眼前的擁有,明日也將瞬間成為感傷的過去。(這也是2014年我要改版台灣鐵道經典之旅 環島鐵路篇的沉重心情)
民國103年4月18日,普悠瑪號傾斜式電聯車,花東線第一趟試行駛,跑完花蓮到台東全程,普悠瑪終於來到了台東,無疑地宣告新的花東鐵道時代已經來臨,這是第三階段的東線鐵路,鐵路電氣化,最新里程長150.9公里。東線鐵路服務的大改變,就等6月底全線通車了。
在此承先啟後的關鍵時刻 誠心推薦閱讀這篇文章
雖然欣見此景, 但我心中閃過一個念頭, 環島電氣化是個不可阻擋的潮流吧? 那些柴電機車頭, 會不會步上蒸汽機車的後塵, 年限一到便不再繼續整修引擎, 然後報廢處理呢?
與其像蒸汽機車報廢後再花大錢整修, 不如先做好整備這些柴電機車的後勤備料, 留下幾部象徵性的柴電機車, 再過幾年之後全台灣跑的車輛都是電聯車, 那麼古老的柴電機車就可以負責觀光路線, 也能同時兼具教育意義, 這樣應該滿不錯的..
(我還有一個更大膽的想法, 那就是在澎湖興建觀光鐵路, 把這些柴電車頭調去澎湖運用…)
您可以跟澎湖縣政府建議看看 就怕不珍惜
不過1982年當時台灣省政府曾經贈送澎湖火車
卻到最後殘破而終 LDH101 LDK58 被救回來
機率不高 也許時代變遷了
他們會懂得珍惜 也說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