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時代的教育良知 人人有責

網路時代的教育良知 人人有責

  當今台灣許多老師教學,都面臨一個共同的問題,

  臉書FB與智慧型手機,的確改變了當前教育生態,

  也嚴重衝擊了現在的教育環境。

  從國小、國中、高中到大學,許多學子幾乎都黏在網路上,

  下課也上網,上課也上網,整個生活幾乎被網路、FB所佔據,

  課堂上充滿LINE傳訊息的聲音,此起彼落。

  即使老師善意規勸,上課不要玩手機,考試不可查手機,

  有些學生不但不領情,還會辱罵老師管太多。

  甚至有同學回嗆老師,現在什麼知識網路都有,還要老師做什麼?

  我就是沒興趣上課才上網,上大學就是交代就好,等畢業證書就好,

  老師上課太認真,管學生上課秩序玩手機,小心學生用評鑑報復。

 

  偏偏這是少子化的年代,學生成了衣食父母,學校總是退讓三分。

  高教評鑑竟然把學生評鑑老師,截止日設計在老師學期成績登分之後,

  如此一來,學生就等學期結束看成績,只要對成績不高興,

  不會反省自己努力的表現,開始用FB串聯用評鑑修理老師,

  不過不少有良知的同學,知道這樣做根本不對,會偷偷告知老師,

  把同學FB串聯羞辱老師的訊息,傳給老師知道,

  也會私下告訴老師,現在網路時代,學生真的得罪不起!

  多少有心的老師,在這樣的潮流下,傷痕累累,

  在如何努力都沒有用的環境下,選擇明哲保身。

  

  現在什麼知識網路都有,還要老師做什麼?

  這是在網路發達的年代,最不堪的一句話。

  我想,網路查得到知識,得不到學識,

        網路查得到資料,得不到真相,

  知識需要分辨整理,才能成為學識,

  資料需要判斷統合,才能拼出真相,

  這就是為何還需要老師的原因。

 

  此外,網路一直塞東西給你的大腦,

  你需要冷靜三分,才能正確判斷, 

    而且,風範,素養,冷靜,沉著, 

  需要深思與沉澱才能成就的理性,

  這都不是網路所能給予的。

  

  也許因為現在FB臉書發達的關係,搶著回文,急著回文成為習慣,

  造成許多學子考試看到題目,或是看到別人寫的文章,

  也沒有仔細看,就急著回應,或是急於批判,

  結果抓錯重點,斷章取義,根本就文不對題。

  情緒不夠冷靜,容易被人煽動,誤入陷阱而不自知,

  甚至隨謠言起舞,隨意按讚,任意轉貼,

  殊不知網路言論,必須擔負起刑事責任。

 

  我想,便當文事件的結果,對於台灣的教育,真的是一件好事!

  提醒大家網路時代的教育良知,人人有責,

  不論是老師教學生,或是父母教孩子,切莫逞一時口舌之快,

  為了發洩情緒,杜撰謠言,害人害己,

  當明白人言可畏,懂得將心比心。 

  

  

   值得一看的好文章   數位新時代的「公民記者」 

2013/05/23 聯合晚報】@ http://udn.com/
全文網址: 數位新時代的「公民記者」 | 社論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7916710.shtml#ixzz2UJ2917LT
Power By udn.com

   「便當文」事件,透露了兩大類型問題:   一是有人為了自認善良或正義的目的,不惜手段造假,這是違反了「程序正義」;二是網路言論責任的問題,在此數位時代格外重要。

      打造谷歌王國的靈魂人物施密特(Eric Schmidt Google Ideas的總監科恩(Jared Cohen),最近合寫了一本描述未來世界的書「數位新時代」,其中不少篇幅討論「公民記者」的角色及可能的問題。

    「數位新時代」中,世界上超過半數的人口都上網了,無可避免每個人都成了潛在的「公民記者」。一個人在社群網站上轉發、分享新聞,就等於在替四周的網友篩選、編輯訊息。一個人在部落格或臉書上寫的生活事件,同時也就等於是提供給朋友、網民的社會觀察與報導。

     這樣的新趨勢,擴張了新聞資訊的多元性,卻也帶來了新的問題與困擾。最嚴重的問題是,人人擁有了做為「公民記者」的傳播工具與管道,卻未必具備作為記者所需要的自覺與紀律。沒有人把關管理報導的真實性,沒有人節制評論的表達方式,也沒有訊息合理性的客觀評估。小事例如某個顧客試用化妝品的心得是否具參考價值,大事就例如這次的便當文事件。

    台灣已進入這樣的「數位新時代」,因而社會正經歷一段「真實性失控」的特殊狀況。網路上每天流傳數不清的未經查證的新聞訊息,其中不乏基於不同理由(商業利益、個人虛榮、試圖操控他人行為等等)而刻意造假的訊息;更有許多人信以為真,參與傳播。「便當文」不過是這個巨大潮流中,一個剛好被戳破的謊言而已。

   「數位新時代」的真實性危機難以解決,且多半「不告不罰」,只有靠網路公民的自覺警惕。最簡單、卻也是最有效的做法,是盡量只轉發、分享可被信賴的報導,對於單純宣稱「個人經驗」的訊息抱持保留態度,別輕易被牽動情緒。

     而這樣的時代中,其實傳統媒體反而更有其存在的價值,畢竟在客觀事實的掌握和價值取捨方面,傳統媒體有長遠的堅實基礎,更有基本的社會責任與壓力,希望能在已具有自律規範的領域裡守住底線。

 

  【為何老師必須管理學生上課玩手機   濫用網路成習的理由】    

    人無專心致志  氣定神閑之意志    無以成大事

     沒有自重自持,抗拒外務雜事與社交誘惑 ,如何能好好完成工作?

     即使每天花1個小時在Facebook 與交友社群網站 ,一年下來365小時,

     以一個工作天8小時,一年損失45個工作天,幾乎是兩個月的工作天數,

     而現在學生每天平均花3個小時,在Facebook 與交友社群網站 ,

     相當於損失半年的工作天數,時間被手機與網路佔據,分身乏術,

     上課只是應付點名,作業上網抄就好,長此以往,事態嚴重。

     更何況對於網路言論,失去道德的底限,令人擔憂!

結論

網路查得到知識,得不到學識,

網路查得到資料,得不到真相,

知識需要分辨,才能成為學識,

資料需要統合,才能拼出真相。

 

 下一篇文章  學校與醫院 真理與慈悲的城堡

(歡迎關心教育者分享轉貼)

2 Comments

  1. 我從開心農場盛行開始就已發起拒用FB行動,因此比較不知這裏面的生態。頂多知道人們只為了玩遊戲就開社群帳號,而現在則是拿這個當作吃喝拉撒的楚門秀,或玩人肉搜索。這是拒用的原因之一。
    就自已在中部的大學進修並接觸人群的經驗,即使沒有FB等社群、通訊軟體,他們的人際也不會有任何改善。
    他們沒有玩手機的癖好,但通常不願接觸人群,只願意跟「親友」互動。本來就認識的才是親友。至於何時認識的?不知道,而他們對非親友或外來者總是加以白眼和妖魔化。對此自已除了隱藏身份外,與少數沒有這種觀念的人討論時就常開玩笑:人之所以能當親友,是因為他被認定具有八代純種亞利安血統,並且不是大台北來的「天龍人」。
    奇怪的是,等到要做論文(專題)分組時,有些組即使親友同組,也會產生不少糾紛,互相猜忌,所以關於論文就有一句俗話說:別相信任何人。
    不同於便當文,歧視「天龍人」是幻想台北人才有錢的謠言(其實完全相反);但是沒有幾人想要破除。上下左右交相賊,心機耍來耍去,不論是知識、學識、資料、真相,人們都不要了。

    有些考過N1N2的人,卻連個基礎的連語和文型都不確定意思,其中有少數會詢問一個屢試不中但很懂的老秀才,這是在這種亂象中聊勝於無的好事。
    同時,大學的日本語教學愈來愈偏向補習考檢定,只知翻譯不知訓讀,日本語及漢語學術界面臨斷層危機,如果人們願意暫時放下心機和手機,或許這是值得他關注的事情。

Comments are closed.